TOP

中医所说的“小儿推拿”对改善孩子体质有哪些作用?

2024-07-15 14:1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中医理论中,小儿体质与成人有着显著差异,他们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却又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这种 “稚阴稚阳” 的特点使得孩子的身体如同春日幼苗,既需要精心呵护,又容易因外界环境变化而出现失衡。而小儿推拿作为中医儿科独特的外治疗法,正是顺应孩子的生理特点,通过手法作用于特定穴位和经络,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改善体质的目的。​

从中医对人体的认知来看,气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而经络则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孩子若经常出现感冒、咳嗽等问题,多与肺卫不固有关 —— 肺主皮毛,若肺气虚弱,外邪便容易趁虚而入。此时,通过推拿孩子的 “肺经” 穴位,比如无名指末节螺纹面,用拇指螺纹面顺时针旋推,便能起到补肺气、增强卫外功能的作用。这种手法如同为孩子的身体筑起一道无形的屏障,减少外邪侵袭的机会。临床中常见一些体质虚弱的孩子,在坚持一段时间的肺经推拿后,感冒的频率明显降低,这正是肺气渐充、抵抗力增强的表现。​

脾胃被中医称为 “后天之本”,孩子的生长发育依赖脾胃运化水谷精微。很多孩子存在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问题,这往往是脾胃功能失调的信号。中医认为,“脾经” 位于拇指末节螺纹面,逆时针旋推可清脾热,顺时针旋推则能补脾益气。当孩子因积食出现腹胀、口臭时,推脾经配合揉 “中脘穴”(位于脐上 4 寸),能促进脾胃蠕动,帮助消化;而对于长期食欲不振的孩子,在推脾经的同时加上揉 “足三里”(外膝下 3 寸),则能健脾开胃,让孩子逐渐恢复正常的饮食欲望。脾胃功能改善后,孩子吸收营养的能力增强,身体自然会变得更健壮,这也是小儿推拿改善体质的核心环节之一。​

小儿推拿对体质的调节还体现在调和阴阳方面。中医认为,孩子的很多不适都源于阴阳失衡,比如夜间盗汗、烦躁不安,多为阴虚内热;而面色苍白、手脚冰凉,则可能是阳虚寒凝。推拿 “小天心” 穴(位于手掌根部,大鱼际与小鱼际交界处)就是调和阴阳的常用方法,用中指端揉按该穴位,能清热除烦、安神定惊,对于阴虚内热的孩子可缓解盗汗、夜啼;若配合揉 “关元穴”(脐下 3 寸),则能温阳散寒,改善阳虚体质孩子的畏寒症状。这种通过手法调整阴阳的过程,不像药物那样直接干预,而是如同春雨般慢慢渗透,让孩子的身体在温和的刺激下自行恢复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小儿推拿对体质的改善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医强调 “治未病”,对于健康的孩子,定期进行简单的推拿保健,比如摩腹(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揉腹)、捏脊(从尾椎骨沿脊柱向上捏至大椎穴),能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脏腑功能。捏脊尤其被历代医家推崇,脊柱两侧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之处,督脉主一身之阳气,膀胱经上分布着与五脏六腑相关的背俞穴,捏脊时的提、捻、推等手法,能激发阳气、调节脏腑,让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保持气血旺盛、阴阳调和的状态。​

在实际应用中,小儿推拿的手法讲究 “轻快柔和、平稳着实”,这与孩子皮肤娇嫩、不耐刺激的特点相契合。比如推法要求每分钟 150-200 次,力度以孩子感觉舒适为宜;揉法则需带动皮下组织,避免在皮肤表面摩擦。这种温和的刺激既能发挥治疗作用,又不会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尤其适合婴幼儿。很多家长在学习简单的推拿手法后,日常给孩子进行保健,不仅改善了孩子的体质,还增进了亲子间的互动,让健康护理成为一种温馨的陪伴。​

当然,小儿推拿并非万能,它更适合作为改善体质的辅助手段,与合理饮食、规律作息相辅相成。中医认为,孩子的体质调理需要 “三分治,七分养”,推拿配合清淡饮食、充足睡眠,才能让身体处于最佳的平衡状态。比如推拿调理脾胃的同时,让孩子少吃生冷油腻食物,脾胃功能的恢复会更加迅速;增强肺卫功能时,保证孩子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能让肺气宣发更顺畅。​

从临床案例来看,许多体质虚弱的孩子在坚持小儿推拿后,不仅感冒、发烧的次数减少,身高体重的增长也更为平稳,面色变得红润,精神状态也更加活泼。这背后正是中医 “整体观念” 的体现 —— 小儿推拿不是针对某一个症状进行治疗,而是通过调整全身的气血和脏腑功能,让孩子的身体从整体上趋向健康状态。这种不依赖药物、纯物理的调理方式,既避免了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又顺应了孩子身体自然发展的规律,堪称中医留给我们的一份呵护儿童健康的珍贵遗产。

(李敏 林州市东岗卫生院 中医儿科 主治医师)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