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孩子总是挑食,从中医角度看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2024-05-19 11:0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儿科门诊中,常遇到家长焦虑地诉说孩子挑食:有的只爱吃肉,见蔬菜摇头;有的偏爱甜食,对主食没兴趣;还有的吃饭像 “打仗”,一顿要喂半小时。从中医角度看,孩子挑食并非单纯 “坏习惯”,多与脏腑功能失调相关,需透过现象找根源。​

中医认为,小儿 “脾常不足” 是挑食常见生理基础。脾主运化,将食物化为精微滋养全身,但孩子脾胃尚未成熟,如功率不足的机器,饮食不当易运转失常。有些家长担心营养不够,常给孩子吃红烧肉、油炸鸡块等高蛋白、高脂肪的 “肥甘厚味”,加重脾胃负担,导致运化无力。脾胃失常时,孩子食欲不振,会本能拒绝难消化食物,只选粥、糕点等易消食物,久之形成挑食。​

“食积” 也是孩子挑食的常见原因。食积即食物积滞胃肠,多由暴饮暴食或饮食不规律引起。孩子胃容量有限,一次吃太多或频繁吃零食,食物难以及时消化,停滞胃中。中医说 “胃不和则卧不安”,其实胃不和也影响食欲。胃中积滞食物发酵产热形成 “胃热”,孩子会口干、口臭、便秘,对正常饮食没兴趣,反而偏爱冰淇淋、冰镇饮料等寒凉食物缓解不适,还常伴有腹胀、手脚心发热,需及时消食导滞恢复脾胃功能。​

肝与脾关系失调,也不可忽视。中医讲 “肝木乘脾土”,肝主疏泄,调节情绪和气机,孩子长期紧张、焦虑,会肝气郁结,影响脾胃运化。很多孩子从小有学习压力,如过早参加兴趣班,或吃饭时被家长训斥,都会影响情志。肝气郁结后,孩子可能烦躁易怒、睡眠不安,反映在饮食上就是抵触食物,表现为挑食或厌食。有些孩子受惊吓后突然挑食,也是情志波动影响肝的疏泄,牵连脾胃。这种情况,单调饮食效果差,需关注情绪,帮其疏肝理气。​

从中医体质学说看,有些孩子挑食与体质有关。虚寒体质的孩子怕冷、手脚凉,通常不爱吃西瓜、梨等寒性水果,偏爱羊肉、桂圆等温热食物,这是身体维持阴阳平衡的自然选择。热性体质的孩子易上火、口舌生疮,可能更爱寒凉食物,避开辛辣、温热食物。痰湿体质的孩子偏胖、舌苔厚腻,脾胃运化水湿功能弱,往往不爱吃油腻、甜腻食物,以免加重痰湿。了解体质,才能理解挑食,避免盲目纠正破坏身体调节机制。​

饮食不节导致的 “脾胃湿热” 也会引发挑食。现在很多家庭饮食偏精细,孩子多吃精米白面、罐头等加工食物,缺乏膳食纤维,易致脾胃湿热。这类孩子舌苔黄腻、大便黏滞不爽,可能反感油腻、辛辣食物,喜欢清淡的,但又可能爱吃甜食,暂时缓解口中黏腻。这种情况需清热利湿调理脾胃,同时调整饮食,增加粗粮、蔬菜摄入,才能根本改善挑食。​

“先天不足” 是易被忽视的原因。有些孩子因母亲孕期饮食不规律、情绪波动大,或早产、难产等,先天脾胃功能弱。他们婴儿时期可能吃奶少、易吐奶,长大后更易挑食、消化不良。调理这类孩子需更长时间,要循序渐进健脾养胃,比如饮食中加山药、莲子、小米等健脾食材,配合小儿推拿等外治法改善脾胃功能。​

不良饮食习惯和喂养方式会加重挑食。中医强调 “饮食有节”,即按时、定量进餐,食物多样化。但很多孩子饮食不固定,零食不断,饭前吃巧克力、蛋糕等,正餐时不饿就会挑三拣四。有些家长强迫孩子进食,如硬塞蔬菜,会让孩子恐惧抵触食物,加重挑食。中医认为 “心主神明”,进餐情绪对脾胃功能影响大,轻松氛围促进运化,紧张焦虑则抑制食欲。​

总之,孩子挑食是身体的 “信号”,反映脾胃失调、情志不畅、体质偏颇等问题。家长不应指责孩子 “不听话”,而应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观察舌苔、大便、情绪等,找到根源。通过调整饮食、改善喂养方式、调节情绪,帮孩子恢复脾胃功能,让其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中医调理核心是 “顺应自然”,让身体回归平衡,挑食问题自会解决。

(李敏 林州市东岗卫生院 中医儿科 主治医师)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