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长发现,孩子睡觉时总喜欢张着嘴呼吸,甚至发出轻微的鼾声。这种看似寻常的现象,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健康预警。本文将为大家解析儿童张嘴呼吸的常见原因,帮助家长识别风险,及时干预。
一、呼吸道阻塞:最常见的“幕后推手”
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鼻腔完成呼吸。当鼻腔或咽喉部出现阻塞,孩子会被迫用嘴呼吸,这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
1.腺样体与扁桃体肥大:腺样体位于鼻腔后部,扁桃体则在咽喉两侧,两者在儿童4-6岁时会生理性增生。若增生过度,会堵塞后鼻孔和气道入口,导致鼻腔通气量下降。这类孩子往往伴随睡眠打鼾、呼吸暂停(憋醒),严重时会出现“腺样体面容”—上唇变厚、牙齿排列不齐、下颌后缩。
2.过敏性鼻炎与鼻窦炎:春季花粉、尘螨增多,易诱发儿童过敏性鼻炎,导致鼻黏膜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堵塞鼻腔通道。鼻窦炎则因细菌感染引发鼻窦积液,进一步加重鼻塞。这类孩子白天常揉鼻子、打喷嚏,夜间鼻塞加重,不得不张嘴呼吸。
3.鼻腔结构异常:部分儿童存在先天性鼻腔问题,如鼻中隔偏曲(鼻腔中间的软骨偏向一侧)、鼻息肉(鼻腔内的良性增生组织)、后鼻孔狭窄等,这些结构异常会直接阻碍气流通过鼻腔,导致张嘴呼吸。这类问题通常在婴幼儿期就会显现,需要通过耳鼻喉科检查确诊。
二、不良习惯与肌肉功能异常:容易被忽视的因素
除了器质性阻塞,一些非病理性因素也会导致孩子张嘴呼吸,其中习惯养成和肌肉功能异常最为常见。
1.习惯性张嘴:有些孩子最初因感冒鼻塞偶尔张嘴呼吸,病愈后却保留了这一习惯。长期张嘴会导致口腔和面部肌肉记忆改变——舌头无法自然贴合上颚,下颌习惯性下垂,形成恶性循环。这类孩子鼻腔通常通气正常,但闭着嘴反而感觉“呼吸困难”,需要通过刻意训练纠正。
2.舌体肥大或位置异常:舌体过大或睡眠时舌头后坠,会阻塞咽喉部气道,迫使孩子张嘴呼吸。肥胖儿童因脂肪堆积,舌体相对肥大,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此外,乳牙龋齿、牙齿排列不齐也可能导致舌头位置异常,影响正常呼吸模式。
3.吞咽功能障碍:正常吞咽时,舌头会向上抵住上颚,帮助维持口腔和面部肌肉平衡。若孩子存在吞咽功能异常(如经常用嘴呼吸吞咽),会导致口腔肌肉力量减弱,进而加重张嘴呼吸。这类问题常伴随流口水、吃饭慢等表现。
三、全身疾病与环境因素:间接影响呼吸模式
一些全身性疾病或环境因素,会通过影响呼吸道功能或身体状态,导致孩子张嘴呼吸。
1.肥胖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肥胖儿童颈部和咽部脂肪堆积,会挤压气道空间,导致睡眠时气道狭窄。这类孩子不仅张嘴呼吸,还可能出现明显打鼾、呼吸暂停(每小时超过5次),严重时会影响睡眠质量和生长发育。
2.过敏体质与环境刺激:对尘螨、宠物皮屑、霉菌等过敏的孩子,接触过敏原后会出现鼻黏膜水肿,引发鼻塞。此外,室内空气干燥、温度过高(超过25℃)会导致鼻黏膜干燥,分泌物结痂,加重鼻腔阻塞,诱发张嘴呼吸。
3.神经肌肉疾病:极少数情况下,脑瘫、唐氏综合征等神经肌肉疾病会影响呼吸肌功能,导致孩子无法自主控制口腔闭合,出现持续性张嘴呼吸。这类孩子通常还伴有其他症状,如运动发育迟缓、智力障碍等,需结合全身表现综合判断。
四、长期张嘴呼吸的危害:不止影响颜值
很多家长认为张嘴呼吸只是“习惯不好”,实则其危害涉及多个系统,尤其对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影响深远。
1.面部发育异常:长期张嘴呼吸会改变面部肌肉受力方向——下颌因缺乏舌头的支撑而后缩,上颌则因气流冲击过度发育,形成“腺样体面容”:额头前突、眼距增宽、嘴唇增厚、牙齿排列稀疏(龅牙)。这种面容改变在6-12岁颌骨发育关键期尤为明显,且一旦形成,后期即使矫正呼吸习惯,也难以完全恢复,可能需要正畸治疗。
2.生长发育迟缓:睡眠时张嘴呼吸会导致氧气吸入不足,身体处于轻度缺氧状态,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生长激素主要在深度睡眠时分泌)。临床发现,长期张嘴呼吸的儿童,身高、体重达标率比正常儿童低15%-20%,且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问题。
3.口腔与呼吸道健康问题:用嘴呼吸时,口腔黏膜水分蒸发加快,易导致口干、牙龈炎、龋齿(蛀牙)发生率增加。同时,未经鼻腔过滤的冷空气、灰尘直接进入咽喉和肺部,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增加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的发病风险。
五、如何判断与干预
发现孩子张嘴呼吸后,家长需先明确原因,再针对性干预,避免盲目处理。
1.初步判断方法:
- 观察睡眠状态:用手轻闭孩子嘴巴,若出现挣扎、呼吸变粗或憋醒,说明存在鼻腔阻塞;若能平稳呼吸,则可能是习惯性张嘴。
- 检查鼻腔通畅度:白天让孩子闭口用鼻子呼吸,观察是否顺畅;查看鼻腔内是否有分泌物、红肿。
- 记录伴随症状:是否打鼾、憋醒、流口水;白天是否鼻塞、揉鼻子、注意力不集中。
2.家庭干预措施:
- 改善睡眠环境:保持室内湿度50%-60%,温度18-22℃;定期清洁床单、枕套,减少尘螨;避免孩子睡前接触毛绒玩具、宠物。
- 纠正不良习惯:睡前提醒孩子闭口,可用医用胶带(需儿科医生指导)轻轻粘贴嘴唇(不影响呼吸),帮助养成闭口习惯;白天训练孩子用鼻子呼吸,如吹气球、用鼻吸气后屏气3秒再缓慢呼出。
- 缓解鼻腔阻塞:过敏性鼻炎患儿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生理盐水洗鼻(每天1-2次),清除分泌物和过敏原;感冒鼻塞时,用温毛巾热敷鼻梁(温度不超过40℃),促进鼻黏膜血液循环。
3.及时就医指征:
- 张嘴呼吸伴随明显打鼾、呼吸暂停(夜间憋醒);
- 孩子出现腺样体面容早期表现(如牙齿前突、嘴唇变厚);
- 白天鼻塞严重,影响正常活动;
- 干预1-2个月后无改善,或症状加重。
结束语,孩子张嘴呼吸并非小事,它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提示呼吸道或全身可能存在异常。家长需提高警惕,尽早识别原因,及时干预。多数情况下,只要早期发现、科学处理,孩子不仅能恢复正常的呼吸模式,还能避免面部发育异常、生长迟缓等远期危害。守护孩子的“呼吸健康”,就是守护他们的未来成长。
(申晓娜 内黄县妇幼保健院 小儿内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