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儿童春季容易长荨麻疹,日常预防有哪些小技巧?

2025-05-16 11:5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却也是儿童荨麻疹的高发期。风团、瘙痒、皮肤红肿……这些症状让家长揪心不已。荨麻疹虽非大病,但反复发作可能影响孩子的生活质量,甚至引发呼吸道、消化道等严重过敏反应。为何春季成为荨麻疹的“重灾区”?家长又该如何科学预防?本文结合临床研究与家庭护理经验,为您梳理实用预防技巧,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春季荨麻疹高发的五大诱因

1.过敏原“大爆发”:春季空气中花粉、柳絮浓度骤增,这些微小颗粒通过呼吸道或皮肤接触进入人体,易诱发过敏反应。同时,尘螨在潮湿温暖的春季繁殖加速,地毯、床垫、毛绒玩具等成为其“温床”。

2.气温“过山车”:春季昼夜温差可达10℃以上,儿童皮肤血管调节能力较弱,频繁冷热交替会导致血管扩张或收缩,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诱发风团。此外,春季湿度上升,霉菌滋生风险增加,进一步加重过敏负荷。

3.户外活动“陷阱”:孩子户外活动时间延长,接触昆虫(如蜜蜂、蚂蚁)、植物汁液(如漆树、荨麻)的概率上升。这些物质可能通过直接刺激或免疫反应引发荨麻疹。

4.免疫力“青黄不接”: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春季病毒、细菌活跃,感染(如感冒、扁桃体炎)可能成为荨麻疹的“导火索”。

5.遗传“隐形密码”:若父母一方或双方有荨麻疹病史,孩子患病风险增加2-3倍。基因决定了个体对过敏原的敏感性,这类儿童需更严格的环境控制。

二、家庭预防“五步法”:从源头阻断风险

第 1 步:打造“低敏家居”

  - 清洁革命:每周用55℃以上热水清洗床单、被罩,拍打晾晒以杀灭尘螨;使用防螨床品包裹枕芯、被芯;定期用除螨仪清理沙发、地毯。

      - 空气管理:每日开窗通风30分钟,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使用加湿器或除湿机调节);空气净化器可过滤花粉、霉菌孢子。

- 隔离过敏原:花粉浓度高峰期(早晨10点至下午4点)关闭门窗;避免在室内摆放开花植物;对动物毛发过敏的家庭,暂不饲养宠物。

 

第 2 步:饮食“排雷”计划

    - 记录饮食日记:连续2周记录孩子每日饮食及荨麻疹发作时间,锁定可疑致敏食物(如牛奶、鸡蛋、海鲜、坚果)。例如,若孩子每次吃虾后1小时内出现风团,需暂停食用并咨询医生。

- 辅食添加原则:低龄儿童引入新食物时,遵循“单一品种、少量尝试、间隔3-5天”原则,观察有无呕吐、腹泻、皮疹等反应。

- 避开高风险食物:急性发作期暂停食用芒果、草莓、菠萝等易致敏水果,以及奶酪、腌肉等高组胺食物。

第 3 步:皮肤“防护盾”构建

   - 温和清洁:每日用37℃以下温水洗澡,避免碱性肥皂或沐浴露;洗澡后3分钟内涂抹无香精保湿霜(如凡士林),修复皮肤屏障。

   - 衣物选择:穿纯棉、宽松衣物,避免化纤、羊毛材质摩擦皮肤;出汗后及时更换干爽衣物,防止汗液刺激。

   - 防抓伤策略:剪短孩子指甲,或佩戴棉质手套;瘙痒剧烈时,用冷藏毛巾(4℃)敷患处5-10分钟,每日2-3次。

第 4 步:增强免疫力“组合拳”

   - 规律作息:保证每日10-12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学龄儿童可在傍晚进行跳绳、慢跑等轻度运动,促进维生素D合成。

   - 营养强化:每日摄入500g新鲜蔬果(如西兰花、猕猴桃),补充维生素C;遵医嘱使用益生菌(如鼠李糖乳杆菌)调节肠道免疫。

   - 疫苗接种:按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降低感染诱发荨麻疹的风险。

第 5 步:应急准备与就医信号

   - 家庭药箱:常备第二代抗组胺药(如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适用于1岁以上儿童),按体重计算剂量(0.2mg/kg);急性发作时可短期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

- 就医指征: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诊:风团持续24小时不消退; 伴随呼吸困难、腹痛、呕吐; 面部或嘴唇肿胀;发热超过38.5℃。

三、特殊情况应对

1. 有过敏家族史的儿童

 

    - 过敏原检测:3岁以上儿童可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明确致敏物质。

    -  脱敏治疗:对尘螨、花粉过敏的儿童,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舌下含服脱敏治疗,疗程3-5年。

2. 反复发作的慢性荨麻疹

    - 免疫调节:遵医嘱使用脾氨肽口服冻干粉,连续服用3个月,调节Th1/Th2细胞平衡。

    - 低组胺饮食:限制发酵食品(如酱油、酸奶)、柑橘类水果的摄入,减少体内组胺合成。

四、误区澄清:这些做法可能帮倒忙!

误区1:过度限制饮食“孩子长荨麻疹,所有发物都不能吃!”

真相:仅需避开明确致敏食物,盲目忌口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建议通过饮食日记精准排查,而非一刀切。

误区2:依赖偏方止痒“用艾草水洗澡、涂大蒜汁能治荨麻疹!”

真相:未经验证的偏方可能刺激皮肤,加重病情。应选择科学止痒方法(如冷敷、外用药物)。

误区3:自行增减药量“孩子症状轻了,抗组胺药可以减量吗?”

真相:擅自停药可能导致病情反复。需按医嘱完成疗程,即使症状消失也应继续用药3-5天。

结束语,荨麻疹的预防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家长从环境、饮食、护理等多维度构建防护网。春季虽是过敏高发季,但通过科学管理,完全可以将发作风险降至最低。记住:每一次细致的观察、每一件干净的衣物、每一口健康的食物,都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若孩子不幸中招,请保持冷静,及时就医,与医生共同制定个性化方案。

(申晓娜 内黄县妇幼保健院 小儿内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