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支原体肺炎最近频发,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及时就医

2023-09-11 12:3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近年来,支原体肺炎在全国各地频发,尤其在秋冬季节,更是成为儿童呼吸道疾病中的“常客”。支原体肺炎不仅让家长们心疼不已,也给孩子们的健康带来了不小的威胁。那么,支原体肺炎到底是什么?孩子出现哪些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

一、支原体肺炎是什么?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它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却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存和传播方式。支原体肺炎广泛存在于全球范围内,约3至7年会发生一次地区性流行。在我国,它是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但近年来也有低龄化趋势,一些3岁以下的儿童也有发病。

二、支原体肺炎的症状

发热:支原体肺炎的发热通常为持续性低热,体温在37.5℃至38.5℃之间,但也有可能出现中高热,甚至高达39℃至40℃。发热可能伴随寒战和出汗,尤其在夜间更为明显。

咳嗽:咳嗽是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症状之一,多为干咳,痰液较少或呈白色泡沫状。咳嗽可能持续数周,严重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部分孩子还可能出现剧烈顽固性干咳,常伴有阵发性刺激性呛咳。

乏力:孩子患病后可能会感到极度疲劳,无法进行日常活动。乏力可能伴随肌肉酸痛和头痛,让孩子看起来精神萎靡不振。

其他症状:除了上述典型症状外,支原体肺炎还可能引起喉咙痛、胸痛、喘息或呼吸困难、鼻塞、流涕、咽痛、耳痛等症状。这些症状虽然不如发热和咳嗽明显,但也可能提示孩子身体出现了问题。

三、支原体肺炎的诊断

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是诊断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支原体肺炎患者的血常规结果可能显示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等情况。但这并不是特异性表现,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病原学检查:病原学检查是指对患者的痰液、咽喉分泌物等进行病原体培养,以明确支原体肺炎的致病菌。虽然常规培养需要较长时间(3-7天甚至更长),但快速鉴定培养基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给出结果。

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是通过抽血化验来观察血液中各种抗体的含量,从而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某种感染的情况。支原体肺炎患者的血清学检查结果可能显示IgM抗体阳性、补体C3含量下降等情况。IgM抗体在感染后1周左右即可出现,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胸部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或CT检查可以显示肺部病变的形态、范围及程度。支原体肺炎患者的胸部影像学检查结果可能显示肺部边缘模糊不清、密度不均匀、纹理增粗等情况。

四、支原体肺炎的治疗

药物治疗:由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结构,因此作用于细胞壁的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类)治疗无效。目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是支原体肺炎的首选治疗药物。这类药物可以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起到治疗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儿童在使用这类药物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因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对症治疗:针对孩子的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治疗也很重要。例如,发热时可以使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咳嗽剧烈时可以使用止咳药物(如右美沙芬);喘息或呼吸困难时可以进行雾化治疗等。

休息和营养:在治疗期间,孩子需要充足的休息和营养支持。家长应让孩子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同时,要给孩子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鸡蛋、鱼肉等。

五、支原体肺炎的预防

增强免疫力:鼓励孩子适当运动、保持充足的睡眠和愉快的心情,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注意个人卫生:教育孩子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避免交叉感染: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学校、幼儿园等),要让孩子戴好口罩、避免与他人直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保持室内通风: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有助于降低病原体在室内的浓度。

合理饮食:让孩子摄入均衡的营养,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质食物,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孙晓莉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检验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