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肝移植后排斥反应有信号,身体会发这些“小警报”

2025-07-25 13:4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新肝脏也会“被排挤”?排斥反应是场“内部混战”

肝移植手术成功,看着监护仪上平稳的曲线,你以为万事大吉了?别急,新肝脏刚“搬”进身体,还得闯过“排斥反应”这道关。

咱们的免疫系统就像小区保安,对“自己人”放行,对“外来者”警惕。新肝脏虽然是来“帮忙干活”的,但免疫系统不认识它,可能会把它当成“入侵者”,调集各种“武器”(抗体、免疫细胞)发动攻击——这就是排斥反应。

轻度排斥反应很常见,及时发现并用药,就能平息“战火”;但如果没察觉,让“混战”持续下去,新肝脏可能被“打坏”,甚至得再次移植。所以,肝移植后的头等大事,就是学会捕捉身体发出的“排斥警报”。

二、排斥反应的“早期警报”:这些小信号别忽略

排斥反应不是突然爆发的,身体会提前发出一些“小警报”。术后前3个月是高发期,每天都得留意这些细节:

1. 黄疸:皮肤眼睛“变黄”,新肝脏在“呼救”

早上洗脸时,发现脸色比平时黄了点;照镜子看眼白,不是清亮的白色,而是淡淡的黄色;小便颜色变深,像浓茶一样——这是最典型的排斥信号。

肝脏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处理胆红素(红细胞代谢的产物),正常情况下会把胆红素变成胆汁排出去。当新肝脏被攻击,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胆红素就会在血液里堆积,导致皮肤、眼睛发黄,小便变色。

有个患者术后2周,发现自己手心发黄没当回事,3天后眼白也黄了,检查发现胆红素飙升,幸好及时用了抗排异药,才没造成严重损伤——黄疸是新肝脏最直接的“呼救信号”,千万别拖延。

2. 乏力:累到“抬不动手”,不是懒是肝在“罢工”

前几天还能下床散步10分钟,今天走两步就喘;拿杯子喝水都觉得胳膊酸,只想躺着;明明睡了8小时,还是觉得浑身没劲儿——这种“异常乏力”,可能是排斥反应在捣鬼。

新肝脏被攻击后,合成糖原(身体的“能量储备”)的能力下降,身体供能不足,自然会觉得累。这种累和平时的“累”不一样,休息再多也缓解不了,还会越来越严重。

3. 食欲暴跌:突然“不想吃饭”,肠胃在“抗议”

以前能吃小半碗粥,现在闻到饭味就恶心;看到平时爱吃的菜,一点胃口都没有;勉强吃两口,还觉得腹胀、恶心——食欲突然下降,可能是新肝脏在“闹脾气”。

肝脏分泌的胆汁能帮助消化脂肪,排斥反应时胆汁分泌减少,吃进去的食物消化不了,肠胃就会“抗议”,表现为没胃口、腹胀甚至呕吐。有个患者术后一直胃口不错,某天突然说“喝口水都胀”,检查发现是轻度排斥,调整用药后第二天就想吃东西了。

4. 发烧:没感冒却发烧,可能是“免疫部队”在“开火”

体温突然升到38℃以上,没有鼻塞、咳嗽这些感冒症状,吃了退烧药降下去,过几个小时又升上来——这种“无名发烧”,可能是免疫系统攻击新肝脏时引发的“炎症反应”。

排斥反应越严重,发烧可能越高,但也有少数人只是低烧(37.5-38℃)。别以为“低烧没事”,持续低烧往往是轻度排斥的信号,及时处理比高烧了再治更容易。

三、“中度警报”:出现这些症状,必须立刻去医院

如果早期信号没被发现,排斥反应会加重,身体会发出更强烈的“警报”,这时候不能等,必须马上就医:

1. 腹痛:右上腹(肝脏的位置)隐隐作痛,或者胀痛,按压时更明显。这是新肝脏被攻击后肿胀,牵拉周围组织引起的;

2. 腹水:肚子一天比一天胀,裤子扣子扣不上,躺着时觉得“肚子里有水晃”。新肝脏受损后,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下降,血液里的水分漏到腹腔,形成腹水;

3. 肝功能异常:复查时发现转氨酶(ALT、AST)突然升高,这是肝细胞被破坏的直接证据。哪怕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只要指标异常,就得警惕。

有个患者术后1个月,右上腹隐痛,自己以为是“伤口没长好”,结果复查转氨酶比上次高了5倍,已经是中度排斥——身体的疼痛信号,都是在提醒你“该检查了”。

四、排斥反应的“高发时段”:这几个时间点要重点盯

排斥反应不是随时都可能发生,有几个“高发时段”,需要加倍警惕:

1. 术后1个月内:最危险的时期,免疫系统对新肝脏“最陌生”,容易发动“猛攻”,几乎每天都要查肝功能;

2. 术后3-6个月:风险降低,但仍有可能发生,尤其是减药期间(抗排异药剂量减少,免疫力可能“反弹”);

3. 术后1年以上:慢性排斥风险增加,可能慢慢出现肝功能下降,需要定期复查(比如每3个月一次)。

不同时期的排斥反应,表现可能不一样:早期多为急性排斥(来得快、症状明显),晚期可能是慢性排斥(进展慢、症状隐蔽)。但不管什么时候,定期复查肝功能都是早期发现的关键。

五、发现信号后该咋办?别慌,这样处理最稳妥

一旦发现上述信号,别吓得六神无主,也别自己加药,正确的做法是:

1.马上记录症状:把发现的症状(比如“眼白发黄”“小便像浓茶”“体温38.2℃”)记下来,包括出现时间和变化(比如“早上黄,中午更黄了”);

2.联系主治医生或护士:别等下次复查,立刻打电话或通过医院APP咨询,说明症状,医生会判断是否需要紧急就诊;

3.及时检查:医生通常会安排抽血查肝功能(重点看胆红素、转氨酶)、做超声(看新肝脏的大小、血流),必要时做肝穿刺活检(确定排斥程度);

4.遵医嘱调整用药:轻度排斥可能增加抗排异药剂量;中度以上可能需要用激素“冲击治疗”(快速压制免疫反应),一定要按医生说的吃,别擅自改剂量。

有个患者发现黄疸后,当天就联系了护士,第二天做检查确诊轻度排斥,调整抗排异药3天后,黄疸就退了——发现得早,处理起来就简单,对新肝脏的伤害也小。

六、预防排斥反应:做好这几点,减少“战火”

与其等排斥反应发生了再处理,不如提前预防。术后做好这几件事,能大大降低排斥风险:

1. 按时吃抗排异药:这是最关键的!抗排异药就像“安抚免疫系统的灭火器”,漏吃、少吃都会让“火势”失控。用分药盒、设闹钟提醒,确保每顿药都按时吃;

2. 定期复查:术后前3个月可能每周查一次肝功能,之后每月一次,别嫌麻烦。很多排斥反应早期,只有抽血才能发现异常(比如转氨酶升高但没症状);

3. 别乱吃东西、乱吃药:有些食物(比如西柚)会影响抗排异药的代谢,有些药物(比如某些抗生素、中药)可能和抗排异药冲突,吃任何新东西前都要问医生;

4. 保持规律作息:熬夜、过度劳累会让免疫力紊乱,增加排斥风险。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别让自己太累。

七、总结:读懂“身体警报”,新肝脏才能长久“服役”

肝移植不是“一劳永逸”,而是新的开始。排斥反应虽然可怕,但只要能及时发现身体发出的“警报”,配合医生治疗,就能让新肝脏平安“服役”。

记住:黄疸、乏力、食欲差、发烧这些信号,都是新肝脏在“说话”;术后定期复查、按时吃药,是预防排斥的“护身符”。别因为一时大意忽略这些细节,也别因为担心排斥而焦虑——大多数排斥反应都能被成功控制,你要做的,就是做新肝脏最细心的“观察员”。

好好呵护你的新肝脏,它会陪你走更长的路。

(白金丽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肝胆胰外科一病区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