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医学的舞台上,超声技术宛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尤其在胎儿畸形筛查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且神奇的角色,堪称医生的“透视眼”。
超声检查原理看似神秘,实则基于声波的物理特性。探头如同一个精巧的声波发射器与接收器,向人体内部发射高频声波。当这些声波遇到不同密度的组织,一部分被反射回来,被探头精准捕捉。由于人体组织器官密度各异,声波反射回的信号也不同,仪器据此将这些信号转化为可视化图像,就像为医生打开了一扇观察人体内部的窗。在胎儿检查中,超声波能穿透孕妇腹壁、子宫,抵达胎儿周身,映照出胎儿的模样及内部结构细节。
胎儿畸形筛查通常分几个关键阶段。早孕期(11 - 13⁺⁶周)的超声检查,重点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NT)厚度。NT增厚可能关联染色体异常、心脏缺陷等严重问题,是早期预警信号。此时超声还能初步判断胎数、孕周,筛查大的结构畸形,如无脑儿等神经管缺陷。
步入中孕期(18 - 24周),系统胎儿超声大排畸登场,这是筛查的“重头戏”。胎儿生长发育渐趋完善,器官结构清晰可辨。超声医生会多角度、全方位细致扫查,头颅、颜面、脊柱、心脏、腹部脏器、四肢等逐一“接受检阅”。如先天性心脏病,超声可探查房间隔、室间隔连续性,瓣膜形态与启闭;唇腭裂能直观呈现上唇连贯性中断、牙槽嵴裂隙;神经管缺陷除早孕期线索外,此时可清晰查看脊骨排列、脊髓膨出等情况。微细结构也逃不过超声“法眼”,像手指缺如、多指(趾)畸形,凭借高分辨率仪器与医生经验,都能精准揪出。
晚孕期(28 - 32周)超声则侧重评估胎儿生长发育、胎位,复查先前存疑部位,监测有无新发异常。若胎儿颅内结构复杂病变、肺部发育不良等晚期出现状况,超声可及时察觉,为出生后处置做准备。
超声优势显著,无创、无辐射,可反复操作,孕妇依从性高。实时动态成像,能观察胎儿活动时器官功能变化,如吞咽、肢体运动,辅助判断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健康状况。但超声也有局限,受母体因素(如孕妇肥胖、羊水过少)、胎儿体位(肢体遮挡、俯卧位致面部显示不清)、胎盘位置影响,部分结构可能无法一次看清,需孕妇活动后复查。且对一些微小病变、功能性异常(如轻度智力障碍、代谢性疾病前期),超声常无能为力,需结合其他检查,如唐筛、无创 DNA 检测、羊水穿刺等,综合评估胎儿状况。
超声医生堪称幕后英雄,他们手持探头,承载着家庭希望。需经漫长专业培训,熟知胚胎发育规律、解剖结构,还要有敏锐洞察力、耐心与责任心。检查时全神贯注,逐帧分析图像,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面对疑难复杂情况,多方会诊、谨慎判断,因其结论关乎胎儿去留、家庭抉择。
超声这双“透视眼”,虽非万能,却在胎儿畸形筛查征程中,为无数家庭点亮希望、排忧解难,助力新生命健康降临,是现代产科不可或缺的守护利刃。
(张真真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超声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