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出现症状,医生建议进行 CT 检查时,许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担忧和犹豫。“CT 有辐射,会不会伤害孩子身体?”“检查过程孩子不配合怎么办?” 这些问题萦绕在家长心头。实际上,只要了解并做好相关注意事项,CT 检查就能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为孩子的健康诊断提供有力支持。
在决定为孩子进行 CT 检查前,家长要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详细告知医生孩子的既往病史,包括是否有过敏史(尤其是对造影剂、碘等物质过敏)、其他疾病史、手术史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判断孩子是否适合进行 CT 检查,以及是否需要使用造影剂,从而制定更安全、合理的检查方案。若检查中需要使用造影剂,家长更要谨慎。造影剂虽然能帮助医生更清晰地观察病灶,但可能引发过敏反应。比如曾有一名儿童在注射造影剂后,面部迅速出现大片红疹,好在医护人员及时处理,才避免严重后果。检查前,医生会对孩子进行过敏评估,家长要配合医生做好准备工作,如检查前 4 - 6 小时内让孩子禁食禁水,以降低检查中出现呕吐、误吸等风险。同时,家长还需签署知情同意书,了解检查的必要性、潜在风险及应对措施。
除了病史沟通,检查前的心理准备也至关重要。儿童对陌生的医疗环境和检查设备容易产生恐惧和抵触情绪,这不仅会影响检查的顺利进行,还可能导致图像质量不佳,影响诊断结果。因此,检查前家长要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简单解释检查过程,告诉孩子 “这是一个能帮助医生找到身体小问题的神奇机器,一点都不疼,就像睡一小会儿觉”,消除孩子的紧张感。可以提前带孩子熟悉医院环境,或者准备孩子喜欢的玩具、安抚巾,让孩子在检查时有安全感。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还可以通过绘本、动画等形式,让他们提前了解 CT 检查的原理和过程,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进入检查室后,家长要协助医护人员让孩子保持正确的体位。根据检查部位的不同,孩子可能需要平躺、侧卧或保持特定姿势。在整个过程中,家长要安抚孩子,尽量让孩子保持安静不动,因为身体的移动会导致图像模糊,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如果孩子年龄较小或无法配合,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使用适量的镇静剂,确保检查顺利进行。比如在检查幼儿颅脑时,由于幼儿好动,使用少量水合氯醛进行灌肠镇静,能使孩子在睡眠状态下完成检查,既减少了孩子的痛苦,也保证了检查质量。
辐射防护是儿童 CT 检查中不可忽视的环节。虽然单次 CT 检查的辐射剂量在安全范围内,但儿童对辐射更为敏感,因此必须做好防护措施。医护人员会为孩子提供铅防护用品,如铅衣、铅裙等,遮盖非检查部位,尤其是甲状腺、性腺等对辐射敏感的部位。有研究表明,正确使用铅防护用品可有效降低 90% 以上的非检查部位辐射暴露。家长也要注意,除非必要,尽量不要陪同孩子进入检查室。若必须陪同,家长同样需要穿戴防护用品,避免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检查结束后,家长不要立刻带孩子离开,需在医院观察一段时间,尤其是使用了造影剂的孩子。要密切观察孩子是否出现皮疹、瘙痒、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症状。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对于使用镇静剂的孩子,检查后要注意让孩子保持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孩子苏醒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头晕、乏力等症状,这属于正常现象,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待孩子完全清醒、身体状况稳定后,再带孩子离开医院,并按照医生的嘱咐,做好后续的护理和观察工作。
此外,如果孩子有幽闭恐惧症,在检查前一定要提前告知医生,医生会采取相应措施,如播放舒缓音乐、调整检查室灯光等,缓解孩子的不适。日常生活中,家长也应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从长远角度降低疾病发生几率,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检查。
(刘东源 河南省三门峡市黄河三门峡医院 CT-放射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