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作为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挑战。但别害怕,只要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就能更好地与疾病抗争,重拾健康生活。
一、饮食护理:营养均衡是关键
肝硬化患者常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因此饮食调整至关重要。
高热量、高蛋白饮食:选择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奶制品及豆制品等,以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但需注意,若患者出现肝性脑病倾向,则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遵医嘱调整。
适量脂肪:脂肪摄入不宜过高,以不油腻、易消化的植物油为主,如橄榄油、玉米油等,避免动物脂肪。
充足维生素: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芹菜、苹果、香蕉等,以补充维生素 C、维生素 K 等,增强机体免疫力。
低盐饮食:有腹水的患者,每日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 2 克以内,以免加重腹水症状。避免食用咸菜、腌制品等含盐量高的食物。
规律进食: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可少食多餐,减轻胃肠负担。
二、休息与活动:劳逸结合促恢复
充足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不少于 8 小时。休息时可采取舒适体位,如半卧位或侧卧位,以增加肝脏血流量,促进肝细胞恢复。
适度活动:在病情稳定期,可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轻度运动,以不感到疲劳为宜。运动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三、皮肤护理:预防感染
保持皮肤清洁:定期洗澡,水温不宜过高,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和沐浴露。勤换内衣,选择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
预防褥疮: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定时翻身,每2 - 3 小时一次,必要时使用气垫床,以防止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形成褥疮。
避免搔抓:肝硬化患者常因肝功能减退,体内胆红素升高,导致皮肤瘙痒。应避免搔抓,以免抓破皮肤引起感染。可用温水擦拭皮肤,或遵医嘱涂抹止痒药物。
四、心理护理:乐观心态助康复
肝硬化病程长,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家属和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陪伴,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患者自身也应学会自我调节,保持乐观心态,可通过听音乐、阅读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
五、病情观察:早发现早处理
观察症状: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如是否出现乏力加重、食欲减退、腹胀、腹痛、黄疸加深、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若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监测生命体征:定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以及体重、腹围等,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定期复查:遵医嘱定期进行肝功能、血常规、腹部超声等检查,了解肝脏功能和病情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六、用药护理:遵医嘱,防误区
严格遵医嘱用药:肝硬化患者常需服用多种药物,如保肝药物、利尿剂等。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服药,不得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
避免伤肝药物:许多药物都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在使用药物前,应告知医生自己的肝病情况,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在用药过程中,若出现恶心、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调整用药。
肝硬化护理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饮食、合理的休息与活动、细致的皮肤护理、良好的心理状态、密切的病情观察以及规范的用药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让患者重新拥抱健康生活。
(李婵 濮阳县人民医院 消化肾病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