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这一脑血管疾病中的“隐形杀手”,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当脑部血管被血栓堵塞,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陷入危机,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就此展开,而精心的护理则如同坚固的堡垒,为患者大脑健康筑起一道至关重要的“生命防线”。
一、急性期的严密守护
脑梗死发生后的急性期,是护理的关键时刻。此时,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病房环境要保持安静、整洁,光线适宜,温度与湿度控制在舒适范围,减少外界因素对患者的刺激。医护人员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每半小时至一小时测量一次,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重中之重。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导致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必要时,给予吸氧治疗,确保大脑有足够的氧气供应。同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为后续的溶栓、抗凝等药物治疗做好准备,严格把控药物输注速度与剂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二、生活护理的细致入微
在饮食方面,根据患者的吞咽功能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方案。若患者吞咽困难,先采用鼻饲流食,保证营养摄入的同时降低呛咳风险;待吞咽功能逐渐恢复,再过渡到半流食、软食,食物以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为主,如鸡蛋羹、蔬菜泥、鱼肉粥等,助力患者身体恢复。
皮肤护理也不容忽视。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肢体活动受限,血液循环不畅,极易发生压疮。护理人员会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每 2 - 3 小时一次,使用气垫床减轻局部压力,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观察受压部位皮肤状况,如有发红、破损及时处理。
口腔护理同样重要,每日为患者进行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提升舒适度。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做好尿道口护理,定期更换导尿管,防止泌尿系统感染。
三、康复护理的循序渐进
病情稳定后,康复护理尽早介入。肢体功能锻炼初期,由护理人员或康复师辅助患者进行被动运动,如关节屈伸、肌肉按摩等,防止肌肉萎缩与关节僵硬,每次锻炼时间控制在 15 - 20 分钟,每日 2 - 3 次。随着患者肌力恢复,逐渐增加主动运动训练,如握手、抬腿、坐立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切不可操之过急。
语言康复方面,针对失语患者,从简单的发音训练开始,如张嘴、伸舌、鼓腮等动作,刺激口腔肌肉运动,再逐步过渡到单词、短语、句子的练习,利用图片、文字等辅助工具,增强患者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每日多次进行对话交流,鼓励患者开口说话。
心理护理贯穿始终。脑梗死患者常因肢体残疾、语言障碍等面临巨大心理压力,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耐心倾听其诉求,给予安慰与鼓励,介绍成功康复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感受到温暖与关怀,积极配合治疗与康复。
脑梗死护理是一场持久战,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患者的生命质量与康复进程。通过急性期的精准守护、生活护理的悉心照料、康复护理的科学引导以及心理护理的暖心慰藉,全方位守护大脑健康,为患者在黑暗中点亮希望之光,助力他们重新回归正常生活,开启新的人生篇章。
(马跃玲 南阳市宛城区第一人民医院 内二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