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体这个精妙的小宇宙里,脾胃宛如根基,承载着消化吸收、运化水谷精微的重任,是气血生化之源,可谓“后天之本”。一旦脾胃失调,诸多消化系统疾病便可能接踵而至,困扰我们的身体。而中医调理脾胃,恰似为身体筑牢一道坚实的防线,让我们得以远离消化系统疾病的侵扰。
中医理论认为,脾胃相互表里,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如同一位勤勉的搬运工,负责将饮食水谷转化为精微物质,并输布至全身各处,滋养脏腑、肌肉、筋骨;胃则像是一个仓库,接纳食物,初步消化后传递给脾。二者协同配合,共同完成食物的运化过程。当脾胃功能正常时,吃进肚子里的食物能被妥善处理,转化为充足的气血,人便精神饱满、精力充沛;可若脾胃失和,运化无力,就像机器的关键部件出了故障,整个消化系统都会陷入混乱。
现代生活中,不少不良习惯悄然损伤着脾胃。暴饮暴食,无节制地往胃里塞食物,令胃过度扩张,不堪重负,久而久之,胃的消化功能减弱;嗜食生冷,冰镇饮料、寒凉瓜果不离口,这些生冷之物进入体内,耗伤脾阳,致使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受阻,痰湿内生,容易引发胃胀、胃痛、腹泻等不适;长期精神压力过大、焦虑抑郁,也会干扰脾胃气机,导致肝郁犯脾,出现食欲不振、腹胀嗳气等症状。此外,缺乏运动、熬夜等行为,同样会让脾胃机能下降,陷入亚健康状态。
中医调理脾胃,方法多样且温和有效。中药调理是常见手段之一。依据个体体质与症状差异,中医师会精心配伍药方。如对于脾胃气虚之人,常以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为主方,补气健脾,增强脾胃运化之力;若兼有湿邪困阻,则会添入薏苡仁、砂仁等祛湿药物,醒脾化湿。中药调理讲究辨证论治,精准施药,从根源上改善脾胃功能。
针灸推拿亦是中医调理脾胃的妙法。针刺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等穴位,能够调节经络气血运行,激发脾胃经气,促进胃肠蠕动,增进消化液分泌。推拿则通过特定手法作用于腹部、背部等部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脾胃不适。比如顺时针按摩腹部,可助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按揉脾俞、胃俞穴,能直接刺激脾胃对应穴位,强健脾胃之气。
饮食调养在中医调理脾胃中占据重要地位。日常饮食应遵循规律,定时定量,避免饥饱无常。多吃健脾益胃的食物,如山药、南瓜、胡萝卜、小米等,它们性味平和,能补中益气,滋养脾胃。烹饪方式尽量选择蒸煮炖,少吃油炸、油煎食品,减轻脾胃消化负担。同时,可根据体质适当食用药膳,像黄芪炖鸡,适合气虚体弱、脾胃不佳者,借黄芪补气之力,提升脾胃功能。
起居有常同样关键。保持充足睡眠,让身体得到良好休整,脾胃才能在夜间安心进行自我修复与调养。适当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能促进气血循环,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以防耗气伤脾。
中医调理脾胃,是一场持久而温和的呵护之旅。它不以迅猛之力速战速决,而是细水长流,循序渐进地修复脾胃机能,使人体回归平衡状态。当我们重视脾胃保养,以中医智慧为指引,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便能为消化系统铸就坚固堡垒,远离疾病的阴霾,尽情享受美食带来的愉悦,拥抱健康活力的生活。
(李兰涛 内乡县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