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胃溃疡久治不愈?中医调理脾胃肝胆的“独门秘籍”

2025-01-23 11:2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胃溃疡是人在生活中常见疾病,胃溃疡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多与脾胃虚弱、肝胆失调、气血瘀滞或寒热错杂有关。中医通过整体调理,兼顾“攻邪”与“扶正”,往往能解决西医疗法难以根治的问题。以下从中药调理、针灸推拿、饮食与情志调节等多维度介入,形成系统化调理方案,在久治不愈的情况下,中医在调理脾胃肝胆以治疗胃溃疡方面有独特方法,以下是一些“独门秘籍”:

 一:中药调理之中药辨证论治:精准配伍,修复黏膜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针对不同证型精准施治,修复胃黏膜并改善整体机能。

1. 脾胃虚寒型: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减,以黄芪补气升阳、桂枝温通经脉、白芍养血调经,通过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促进溃疡愈合。

2.肝胃郁热型:选用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柴胡疏肝解郁、黄芩黄连清热燥湿,缓解胃脘灼痛及反酸症状。

3.瘀血阻络型:投以失笑散合丹参饮,五灵脂蒲黄活血化瘀、丹参檀香行气止痛,改善胃黏膜微循环。

4.胃阴不足型:施以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沙参麦冬滋养胃阴、白芍甘草缓急止痛,缓解口干便秘等阴虚表现。 

 中成药:如香砂养胃丸,适用于脾胃虚寒型胃溃疡,能温中和胃;胃苏颗粒,可理气消胀、和胃止痛,用于气滞型胃溃疡。

 二:针灸治疗: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1.选穴原则:常取足三里、中脘、内关等穴位。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能调理脾胃、补中益气;中脘为胃之募穴,可和胃健脾、降逆止呕;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能宽胸理气、和胃降逆。

  2.针法操作:根据穴位特点和病情虚实,采用适当的针刺手法,如提插补泻、捻转补泻等。一般留针20 - 30分钟,期间可适当行针以增强针感。

三:推拿按摩

  1.腹部按摩:患者仰卧,医者用手掌在患者腹部以中脘穴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摩,手法要轻柔、均匀,每次按摩10 - 15分钟,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2.穴位按摩:按摩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胃俞等穴位,每个穴位按摩3 - 5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可调节脾胃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

 四:饮食与情志调节:双管齐下,巩固疗效

1. 规律饮食:定时定量进食,避免过饥过饱,少食多餐,减轻胃的负担。原则选择适宜食物:多吃山药、薏米、芡实、白扁豆等健脾益胃的食物,可煮粥或炖汤食用。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以防损伤脾胃。

2. 情志调节 保持心情舒畅:通过音乐疗法、太极拳、八段锦舒缓压力,结合心理疏导消除焦虑抑郁情绪,保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伤肝。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通过听音乐、散步、与朋友聊天等方式缓解压力,调节情志。因为情志不畅易导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加重胃溃疡病情。中医情志疗法:根据五行相生相克原理,采用以情胜情法等调节患者情志。如对于思虑过度的患者,可通过让其听欢快的音乐,以“喜”胜“忧思”,达到疏肝理气、调和脾胃的目的。

四:综合调理,个体化方案,标本兼治

四联疗法结合中药: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四联基础上,加用半夏泻心汤调和寒热、理气和胃。

   总之,中医调理脾胃肝胆治疗胃溃疡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同时患者要积极配合,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如果病情严重,还需结合西医的治疗方法,共同促进胃溃疡的愈合。为大家健康保驾护航。

(谢广涛 许昌北海医院 消化内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