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这毛病在日常挺常见,不少人都受过咳嗽老不好的罪。西药吃了一堆也没见好,这时不如试试中医的辨证法子。中医看咳嗽,不单单觉得是呼吸道的事儿,更讲究全身调理。先分清是哪种证型,再对症治疗,往往能有不错的效果。
风寒袭肺型咳嗽
天冷的时候,尤其是秋冬或是气温突然下降,人容易受了风寒,就可能咳起来。这种咳嗽声挺重,劲头也足,痰是稀的,颜色发白。还常常鼻子不通气,流清鼻涕,头也疼,身上怕冷,没汗。看舌头,苔是薄白的,摸脉的话是浮紧的。 这是因为风寒跑到肺那里,让肺不能好好地呼吸运作,气往上冲就咳了。调理得让风邪寒邪散出去,肺能顺畅呼吸、止住咳嗽才行。一般用三拗汤配止嗽散,前者有麻黄、杏仁、甘草,能把肺里的寒气散开;后者有紫菀、百部、桔梗这些,能化痰止咳。平时喝点生姜红糖水也管用,生姜驱寒,红糖暖肚子,帮着把寒气赶出去。还得注意保暖别再着凉,生冷的东西别吃。
风热犯肺型咳嗽
春天或天热的时候,人容易受风热影响,出现咳嗽。这种咳嗽来得勤、咳得重,痰是黄色的,又稠又难咳出来。嗓子往往疼,嘴里干,鼻涕也是黄的,还可能发烧,有点怕风。看舌头,舌苔薄黄,摸脉是浮数的。
按中医的说法,这是风热伤到肺了,肺不能好好清爽透气,热邪还耗了津液,才出这些毛病。调理得散风热、通肺气、止咳嗽,常用桑菊饮,里面有桑叶、菊花、杏仁这些,能帮着把风热散开,让肺舒服些,咳嗽也能减轻。 吃东西可以多吃梨、枇杷,梨能润嗓子、止渴、润肺止咳,生吃或者煮水都行。屋里要多开窗透气,别总待在又闷又热的地方。
痰湿蕴肺型咳嗽
那些体型偏胖,或是平时总爱吃些油腻、甜食的人,容易患上痰湿蕴肺型咳嗽。这种咳嗽老是反复,咳起来声音沉浊,痰又多又白还黏糊糊的,早上起来或是吃完东西后,咳嗽会更厉害。人还可能觉得胸口发闷、喘气费劲,吃饭没胃口,浑身没力气,看舌苔是白腻的,摸脉是滑脉。
这毛病跟脾胃有关系,脾胃功能不好,没法好好运化水湿,痰湿就会在体内生成,往上跑到肺里,影响肺的正常功能,咳嗽就来了。调理得从燥湿化痰、理气止咳入手,二陈汤配三子养亲汤挺常用。二陈汤里有半夏、陈皮这些,能祛湿化痰;三子养亲汤里的苏子、莱菔子等,能理顺气机、化解痰湿。 平时得吃得清淡些,别碰太多油腻、甜食和生冷的,不然痰湿会更重。也可以散散步、打打太极拳,帮着脾胃好好工作,减少痰湿产生。
肺阴亏虚型咳嗽
有些人久咳不愈,身体虚弱,或是有慢性呼吸道问题,常常是肺阴不足引起的。这种咳嗽多是干咳,痰少且黏,很难咳出来。嗓子干、嘴巴燥是常有的感觉,到了下午或夜里,咳嗽还会变重。不光如此,可能还会午后发点低热,睡着后出汗,夜里睡不踏实、老做梦,舌头红、舌苔少,脉搏又细又快。 从中医来看,长时间咳嗽或是大病刚好,肺里的阴液会被消耗,肺得不到滋润,气往上冲就引发了咳嗽。调理要从滋阴润肺、止咳化痰做起,沙参麦冬汤就挺合适,里面的沙参、麦冬、玉竹等药材,能帮忙补肺阴、润肺燥。饮食上,多吃些银耳、百合这类滋阴的食物,银耳能补津液、润肺养胃,百合能养肺阴、安神,用来煮粥或炖汤都不错。平时也要多休息,别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肝火犯肺型咳嗽
有的人咳嗽总不好,还特爱发火,这多半是肝火犯肺了。咳嗽一阵一阵的,咳起来脸红眼胀,痰又少又黏,咳半天也出不来。胸口两侧胀着疼,嘴里发苦、嗓子干,情绪一激动,咳嗽就更厉害。看舌头是红的,苔薄黄,摸脉弦数。
中医讲,肝主疏泄,老憋着不开心,肝气郁久了就成火,火往上冲到肺,肺不能正常肃降就咳嗽了。治这病得清肺又泻肝,把火气降下去。常用黛蛤散配泻白散,青黛、蛤壳能泻肝清肺,桑白皮、地骨皮能清肺降火。平时少生气,听听歌、出去走走放宽心,别吃辣的,不然肝火更旺。
总之,咳嗽老不好,中医辨证施治能从根上调理身子,治好咳嗽。不过得留意,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要准,证型不一样,用药和调理法子也不同。所以咳嗽老不好,还是找专业中医师辨证看看,这样治疗才更管用。另外,治病时得做好生活调理,养成好的习惯,好得也能快点。
(管建飞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