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是一种严重且复杂的骨科疾病,一旦发病,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影响正常生活和行动能力。而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习惯,却可能悄然成为股骨头坏死的“导火索”,悄无声息地将人们推向健康的危机边缘。
1.长期大量饮酒
酒精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乙醛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会对肝脏功能造成损害,影响肝脏对脂质的代谢。当脂质代谢紊乱时,血液中的脂肪含量升高,容易形成脂肪栓子。这些脂肪栓子可能会随着血液循环堵塞股骨头内的微小血管,导致股骨头局部血液供应不足,引发缺血性坏死。长期酗酒的人,肝脏负担持续加重,脂质代谢异常的状况难以改善,股骨头长期处于缺血风险之中,患股骨头坏死的几率也就大大增加。
2.滥用激素类药物
激素在医疗领域应用广泛,如一些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皮肤病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需要抑制免疫反应的患者,可能会长期使用激素。然而,激素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严重的副作用。长期大剂量使用激素,会使人体骨细胞的活性降低,影响骨基质的合成,导致骨质疏松。同时,激素还会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使得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容易形成血栓,进一步阻碍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一旦股骨头的血液循环出现障碍,骨组织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和氧气,就会逐渐发生坏死。
3.髋部外伤后处理不当
髋部受到外伤,如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等,是股骨头坏死的常见诱因之一。当发生这些外伤时,股骨头的血液供应血管可能会受到直接损伤,导致股骨头的血液灌注量急剧减少。如果在受伤后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例如骨折复位不准确、固定不牢固,或者在恢复期间过早负重活动,都会使受损的血管难以修复,股骨头长时间处于缺血状态,从而诱发坏死。即使是一些轻微的髋部扭伤,如果不注意休息和治疗,反复损伤积累下来,也可能对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产生不良影响。
4.长期负重劳累
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长期背负重物的人群,股骨头承受的压力较大。长时间的过度负重会使股骨头内部的骨小梁结构发生微损伤,这种损伤不断累积,会影响股骨头的力学稳定性。同时,过度负重还会增加关节腔内的压力,压迫股骨头的血管,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就像一台长期高负荷运转的机器,零部件会逐渐磨损一样,股骨头在长期负重劳累下,也容易出现缺血、坏死等病变。
5.不良的生活习惯
吸烟也是导致股骨头坏死的一个潜在因素。香烟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刺激血管收缩,减少股骨头部位的血液流量。同时,吸烟还会影响身体的免疫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整体功能,使身体对缺血、缺氧等损伤的修复能力下降。此外,长期久坐不动,会导致下肢血液循环缓慢,髋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等组织僵硬,也会增加股骨头坏死的发病风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些不良习惯的危害,尽量戒酒、合理使用激素、避免髋部外伤、防止过度负重劳累以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几率,守护骨骼健康,让自己能够自由自在地行走和生活。
(刘瑞毅 新野县中医院 外三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