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先挂盐水,不动刀?”这是急诊室里阑尾炎患者最常提出的问题。过去一个多世纪的教科书答案都是“阑尾炎一经确诊,尽早切除”。然而近二十年,越来越多的研究与真实世界数据表明:对于没有穿孔、脓肿或弥漫性腹膜炎的“无并发症急性阑尾炎”,抗生素保守治疗同样可行,但“可不可行”与“会不会复发”是两回事。本文用目前最完整的循证证据,帮你把复发概率、复发后果、复发后处理一次说清。
一、复发率到底是多少
把全球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队列、大数据随访全部折算成年限,可得出以下稳定区间:
1. 一年内复发率:10%~15%
北欧 252 例男性患者的一年复发率为 13%;法国 239 例 CT 确诊患者的一年复发率为 22%,但其中 4 例为非阑尾炎腹痛,校正后约 18%。
2. 两年内复发率:14%~20%
意大利单中心前瞻性研究对 159 例临床评分+影像筛选的患者随访 24 个月,复发率 14%。
3. 七年以上长期随访:4%~7%
美国 231 678 例医保数据库中,3 236 例接受保守治疗者中位随访 7 年,复发仅 4.4%。
为什么会出现“数字打架”?核心在于患者筛选:
• 若只纳入 CT 证实无穿孔、无粪石的“理想病例”,复发率可低至 5%。
• 若临床诊断宽松、影像未排除粪石,复发率可升至 25% 以上。
二、复发时会不会更严重
患者最担心“这次忍了,下次穿孔”。现有证据显示:
• 穿孔风险并未因先行保守治疗而升高。美国 7 年随访中,穿孔发生率 3%,与初发即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瑞典 RCT 的 5 年结果提示,复发病例的脓毒症、腹腔脓肿发生率与初发手术组持平。
一句话:复发≠必然恶化,但每一次复发都需要再次评估手术指征。
三、哪些因素预示更容易复发
1. CT 可见阑尾粪石:粪石阳性者一年复发率 30%~40%,阴性者 <10%。
2. 初始 CRP>100 mg/L、Alvarado 评分≥9:提示炎症重,残腔易再梗阻。
3. 年龄<30 岁:阑尾腔相对狭窄,淋巴滤泡增生活跃。
4. 男性:可能与解剖差异有关,但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5. 既往多次右下腹痛:提示慢性阑尾炎或间歇性梗阻倾向。
四、复发后还能再保守治疗吗
可以,但要满足“三同原则”:
• 同一患者、同一炎症程度、同样无并发症。
瑞典队列中,约 30% 的首次复发患者再次选择抗生素,其中 70% 再次成功缓解。二次复发后,绝大多数患者最终接受手术。国际共识建议:
• 第一次复发:仍可选择抗生素,但需签署知情同意并密切随访。
• 第二次复发:推荐腹腔镜阑尾切除,避免反复炎症导致粘连加重。
五、如何把复发风险降到最低
1. 严格筛选:CT 排除粪石、脓肿,血象提示轻中度炎症。
2. 足量足疗程抗生素:静脉 48 小时后改口服,总疗程 7~10 天;随意缩短疗程会显著增加复发。
3. 生活方式:愈后 4~6 周避免暴饮暴食、剧烈运动,减少肠蠕动骤增导致腔内压升高。
4. 定期影像:出院后 6~8 周复查超声,若发现粪石或管腔持续扩张,考虑择期手术。
5. 健康宣教:出现右下腹痛复发,尽早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
六、手术与保守的“全生命周期”比较
• 即刻疗效:手术一次解决,抗生素需承担 10%~20% 的复发风险。
• 并发症:手术短期切口感染、肠梗阻发生率 5%~8%,抗生素短期失败率 5%~10%,但严重并发症罕见。
• 生活质量:两组长期生活质量评分无差异;保守治疗者在前 3 个月对“再次腹痛”的焦虑略高,随后趋于一致。
• 费用:欧美数据显示,初发抗生素组略低,但一旦复发需二次住院,总费用与手术组持平。
七、给患者的实用建议
1. 首诊时主动询问:有无 CT?有无粪石?炎症程度如何?
2. 若医生评估为“可保守”,务必获得书面的复发风险提示及随访计划。
3. 出现 38 ℃以上发热、腹痛持续加重或 12 小时后仍无缓解,立即返院复查。
4. 若一年内已复发一次,可与外科医生讨论择期手术,避免急诊手术风险。
5. 女性备孕前建议评估阑尾状态:妊娠期阑尾炎诊断难、手术难、早产率高,若既往有复发史,可在孕前预防性切除。
八、写在最后
保守治疗不是“逃避手术”,而是一种基于现代影像、精准抗生素和严密随访的主动策略。它让 70%~80% 的无并发症阑尾炎患者免受一刀之苦,但也留下 10%~20% 的复发概率。了解数字、尊重证据、做好随访,就能把复发风险降到可接受水平。下一次右下腹绞痛袭来时,你已清楚:复发并非世界末日,而是再次选择手术或抗生素的转折点。
(李天生 许昌市中心医院 胃肠外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