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神经损伤后,作业疗法主要通过哪些活动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能力?

2025-05-09 08:3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神经损伤往往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困扰,从简单的抬手、抓握到复杂的穿衣、进食,这些曾经习以为常的动作可能都变得异常艰难。而作业疗法作为康复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帮助患者逐步重建生活技能,重拾对生活的掌控感。​

日常生活动作训练是作业疗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神经损伤患者来说,最迫切的需求就是能够独立完成吃饭、穿衣、洗漱等基本生活事项。在训练初期,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损伤程度和功能状况,设计简化的动作流程。比如吃饭时,可能会先让患者使用特制的防滑餐具,从抓握勺子开始练习,治疗师会引导患者感受手部肌肉的发力,控制手腕的活动,将食物准确送入口中。随着能力的提升,再逐渐过渡到使用普通餐具,甚至尝试自己盛饭。穿衣训练则会从简单的套头衫开始,治疗师会协助患者分解动作,先练习抬起手臂穿过袖子,再学习整理衣服下摆,过程中不断调整动作的协调性和力量控制。通过反复练习这些贴近生活的活动,患者能够在熟悉的场景中逐渐找回动作记忆,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精细动作训练在恢复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神经损伤常常会影响手部的精细动作,如扣纽扣、写字、使用手机等。作业疗法会通过一系列针对性的活动来改善这种状况。比如串珠子,患者需要用手指捏住细小的珠子,准确地穿过线绳,这个过程能有效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和手眼协调性。刚开始可能会出现珠子掉落、穿线不准的情况,但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手指的控制能力会逐渐增强。再比如搭积木,患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形状和大小,将积木堆叠起来,这不仅能训练手指的动作精度,还能提升空间认知能力。对于需要恢复书写能力的患者,治疗师会先让其从握笔姿势开始练习,用较粗的笔杆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握法,然后从简单的线条、数字开始,逐步过渡到书写文字。这些精细动作的训练看似简单,却能循序渐进地激活受损神经的功能,为患者恢复更复杂的生活技能打下基础。​

功能性活动训练则更注重将动作能力与实际生活场景相结合。比如准备简单的食物,患者需要完成洗菜、切菜(初期可能使用安全刀具)、搅拌等一系列连贯动作,这个过程不仅需要手部的力量和灵活性,还需要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以及对步骤的记忆和规划能力。治疗师会在旁边进行指导,及时纠正不当的动作方式,帮助患者找到最省力、最有效的操作方法。还有整理房间的训练,患者需要弯腰捡拾物品、摆放东西,这能锻炼躯干的控制能力和上下肢的协调配合,同时也能培养患者的生活自理意识。通过这些功能性活动,患者能够将在训练中获得的动作能力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认知与感知功能训练也是作业疗法中不可忽视的部分。有些神经损伤患者可能会伴随认知障碍,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空间感知异常等,这些都会影响生活能力的恢复。作业疗法会通过一些专门的活动来改善这些问题。比如玩拼图游戏,患者需要集中注意力观察拼图的形状和图案,回忆每一块拼图的位置,这能有效提升注意力和记忆力。对于空间感知异常的患者,治疗师可能会设计一些辨别方向、判断距离的活动,如在房间内按照指示找到指定的物品,或者根据图纸搭建简单的模型。这些活动能帮助患者重新建立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认知,提高在生活中应对各种情况的能力。​

此外,作业疗法还会根据患者的兴趣和职业需求,设计个性化的活动。如果患者是一名办公室职员,可能会进行打字、文件整理等与工作相关的训练;如果患者喜欢园艺,治疗师会安排浇水、修剪枝叶等活动。这些结合患者兴趣和职业的训练,不仅能提高患者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还能为其回归工作岗位或重拾爱好创造条件,进一步提升生活质量。​

在整个作业疗法过程中,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不断调整训练方案,始终以患者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每一个活动的设计都蕴含着对神经功能恢复规律的把握,通过反复练习和正向反馈,让患者在不断进步中积累信心。神经损伤后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作业疗法就像一把钥匙,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活动,逐步打开患者通往独立生活的大门,让他们重新享受生活的美好。​

(刘学谦 洛阳市孟津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主管康复治疗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