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病,中医又称“消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疾病,涵盖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及尿崩症等。中医认为,消渴病的发生多由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因素导致,病变重在肺、胃、肾三脏,主要病机为阴津亏损、燥热偏盛,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在消渴病的治疗中,中医食疗占据重要地位,合理的饮食调理可辅助药物治疗,有效控制病情。
一、食疗禁忌
1. 忌辛辣燥热之品
辛辣燥热的食物易助热伤阴,加重消渴病患者的燥热症状。如辣椒、大蒜、生姜、花椒等,这类食物会使患者体内燥热更盛,进一步损耗阴津,导致口渴多饮、烦躁不安等症状加剧。例如,辣椒中的辣椒素会刺激口腔和胃肠道黏膜,使身体产生燥热感,增加体内热量,对于本就阴虚燥热的消渴病患者极为不利。
2. 忌肥甘厚味
肥甘厚味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奶油蛋糕等,富含大量脂肪和糖分,易导致脾胃运化失常,化生痰湿,进而化热伤阴。同时,过量摄入此类食物还会引起体重增加,加重身体代谢负担,不利于血糖的控制。例如,油炸食品在高温油炸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反式脂肪酸和有害物质,不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还会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升高。
3. 忌烈性酒
酒性辛热,消渴病患者饮用烈性酒会助热伤阴,加重病情。酒精进入人体后,会刺激胰腺分泌,影响胰岛素的正常分泌和作用,导致血糖波动。长期饮酒还可能损害肝脏、肾脏等器官,引发多种并发症。例如,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酒精性肝病,影响肝脏对糖原的合成和分解,进而影响血糖的稳定。
4. 忌过咸食物
过咸的食物会使水钠潴留,增加肾脏负担,对于消渴病患者尤其是合并肾病者极为不利。食盐摄入过多还会导致血压升高,进一步加重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例如,腌制食品、咸菜等含盐量较高,消渴病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
5. 忌暴饮暴食
消渴病患者应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避免暴饮暴食。暴饮暴食会使胰腺负担加重,导致血糖急剧升高,同时还可能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例如,一次性摄入大量食物后,胰腺需要分泌大量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长期如此会导致胰腺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加重病情。
二、食疗推荐
1. 上消证食疗推荐
上消证主要表现为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质红,苔薄黄,脉洪数。食疗原则为清热润燥、生津止渴。
玉米须蚌肉汤:玉米须具有清热利水的作用,蚌肉能滋阴清热。将玉米须与蚌肉一起煮汤食用,可有效缓解上消症状。
一味薯蓣饮:山药具有健脾益胃、滋肾益精、益肺止咳的功效。将山药煮汤代茶频饮,能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
五汁饮:将鲜芦根和麦冬洗净后压汁去渣,取麦冬汁、鲜芦根汁,再将荸荠、梨、藕去皮后榨汁,将上述汁液混合均匀,温服或冷饮均可,不限量频饮。此饮具有清热润肺、生津止渴的功效,适用于肺脏燥热、津液失布所致的上消之症。
2. 中消证食疗推荐
中消证主要表现为多食易饥、口渴多饮、小便频数、形体消瘦、大便秘结,舌苔黄燥,脉滑实有力。食疗原则为清胃润燥。
冬瓜汁饮:冬瓜具有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的功效。将冬瓜削皮后埋于湿土中,一月后取出,破开饮清汁,可用于消渴病的治疗。
萝卜炖肉:萝卜能清热生津、消食化滞,瘦猪肉可补充营养。将萝卜与瘦猪肉一起炖食,既能清胃火,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
葛根粉粥:葛根具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的作用。将粳米加水煮沸后,改文火煮至米半熟,加入葛根粉拌匀,至米烂成粥即可,每日早晚服用,可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3. 下消证食疗推荐
下消证主要表现为尿频量多、口干舌燥、腰膝酸软、头昏耳鸣、心烦失眠,舌质红,脉细数。食疗原则为滋阴固肾。
猪髓山药汤:猪脊髓能滋阴补髓,山药可健脾益胃、滋肾益精。将猪脊髓与山药一起煮汤食用,可滋阴补肾,缓解下消症状。
枸杞粥:枸杞子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将枸杞子与粳米一起煮粥食用,可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消渴病。
地黄粥:将生地黄、白蜜同熬成膏,再将粳米煮制成粥,待熟时加入地黄膏、酥油少许即成。此粥具有滋阴温阳、补肾固摄的功效,适用于肾阴亏虚、失于固摄所致的下消之症。
4. 通用食疗推荐
菠菜银耳汤:菠菜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银耳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作用。将菠菜洗净切碎,银耳水发去根后,一起加水煮汤,调味即成,佐膳食用,每日一次,连服有效,适用于糖尿病证肺、胃燥热者。
黄芪淮山苡米粥:黄芪能益气固表、托毒排脓,淮山药可健脾益胃,苡米能利水渗湿。将黄芪、淮山药、苡米加水适量,共煮粥食,每日两次,适合各型消渴病,尤其适合消渴、口渴善饥、乏力等脾胃虚弱为主者。
(张金凤 兰考县中医院 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