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医学的危重症救治领域,体外膜肺氧合(ECMO)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堪称挽救生命的关键利器。然而,尽管这些先进技术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生机,但在危重症治疗的复杂征程中,仍存在诸多挑战与未解难题,而中医药的介入则有望为打通这“最后一公里”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ECMO 作为一种体外生命支持手段,在心肺功能衰竭的危重症患者救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够暂时替代患者的心肺功能,为原发病的治疗和器官功能恢复争取时间。但 ECMO 的使用也伴随着一系列并发症风险,如感染、出血、血栓形成等,且长时间的体外循环可能引发机体的炎症反应与内环境紊乱。CRRT 则专注于肾脏功能的替代与调节,对于危重症患者常见的急性肾损伤、水电解质失衡以及毒素蓄积等问题有着独特的疗效。通过持续、缓慢地清除体内多余水分和代谢废物,CRRT 能够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减少因肾功能障碍引发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风险。
中医药在危重症救治中的应用历史源远流长,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为解决危重症的复杂病情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在 ECMO 治疗期间,中医药可通过扶正祛邪、调和气血阴阳的方法,增强患者的机体抵抗力,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例如,一些具有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方剂,能够改善患者的体质,提高机体对外界病原体的抵御能力,同时减轻 ECMO 相关炎症反应对机体的损伤。对于 CRRT 治疗过程中的患者,中医药可以针对其存在的气血不足、脾胃虚弱等情况进行调理。通过健脾和胃、补益气血的中药,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为机体的恢复提供物质基础。同时,中药的活血化瘀作用有助于改善肾脏的微循环,减轻肾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肾功能的恢复。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药与 ECMO、CRRT 的协同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例如,在某医院收治的一名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且行 ECMO 治疗的患者中,中医药团队根据患者的辨证情况,给予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扶正固本的中药汤剂鼻饲。在治疗过程中,发现患者的炎症指标逐渐下降,肺部影像学有所改善,且未出现严重的感染并发症。在另一例接受 CRRT 治疗的急性肾衰竭患者中,配合使用中药灌肠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在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减少 CRRT 治疗频率以及促进肾功能恢复方面显示出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危重症从 ECMO 到 CRRT 治疗过程中的“最后一公里”作用,仍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中医药的疗效评价体系尚不够完善,难以用现代医学的标准精准量化其对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医药与现代技术支持治疗的融合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包括给药途径的优化、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等。此外,中医专业人才在危重症领域的培养相对不足,限制了中医药在该领域的广泛应用与发展。
未来,需要加强中西医结合的研究与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中医药疗效评价标准,深入研究中医药与 ECMO、CRRT 等技术之间的协同机制与相互作用规律。同时,加大对中医危重症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中医在危重症救治团队中的参与度与话语权。通过这些努力,有望让中医药在危重症从 ECMO 到 CRRT 的治疗过程中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为更多危重症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与康复的曙光,推动危重症医学领域的发展迈向新的高度。
(臧宾宾 河南省中医院 重症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