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这嗓子哑了快一个月了,吃了消炎药也不见好,是不是得了什么重病?” 在耳鼻喉科诊室里,类似的疑问每天都在上演。很多人觉得声音嘶哑只是小毛病,要么自行买药服用,要么干脆硬扛,直到症状持续数周甚至数月才就医,此时往往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事实上,持续超过 2 周的声音嘶哑,很可能是声带息肉发出的 “求救信号”,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声带:人体最精密的 “发声乐器”
要理解声带息肉的危害,首先需要认识声带的重要性。声带位于喉部,左右各一,像两片柔软的薄膜,边缘光滑且富有弹性。当我们发声时,声带通过快速振动产生声音,其振动频率可达每秒数百次,这种精密的运动机制让人类能够发出从耳语到高歌的丰富声音。
正常情况下,声带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黏膜,这层黏膜如同精密的 “减震垫”,能保护声带在高频振动时不受损伤。但如果长期受到不良刺激,这层黏膜就可能出现水肿、增生,进而形成息肉。就像琴弦上结了疙瘩,振动频率和幅度都会发生改变,声音自然就变得嘶哑难听。
声带息肉:这些习惯正在悄悄伤害你的声带
声带息肉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不良刺激积累的结果。以下这些常见习惯,正在不知不觉中损伤你的声带:
长期用声过度是导致声带息肉的 “头号杀手”。教师、歌手、主持人、客服等职业人群,由于工作需要经常长时间讲话或大声喊叫,声带长期处于紧张振动状态,黏膜容易出现慢性损伤。研究表明,持续用声超过 4 小时且未得到充分休息的人群,声带息肉的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 3 倍以上。
吸烟和饮酒也是声带健康的 “隐形杀手”。香烟中的尼古丁和焦油会刺激声带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酒精则会使喉部血管扩张,加重黏膜损伤。临床数据显示,吸烟人群的声带息肉发生率比不吸烟者高出 50%,而长期饮酒者的患病风险更是增加近一倍。
此外,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胃酸反流、过敏等因素,也会间接损伤声带。比如胃酸反流时,酸性物质会刺激喉部黏膜,引发慢性炎症,久而久之就可能诱发息肉。
警惕这些症状:声带息肉的 “早期预警”
声带息肉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但只要细心观察,还是能发现一些 “蛛丝马迹”:
声音嘶哑是最典型的症状,初期可能只是说话时偶尔出现声音变粗、音调变低,随着息肉增大,嘶哑会逐渐加重,甚至出现发音困难。与感冒引起的暂时性嘶哑不同,声带息肉导致的嘶哑往往持续存在,且休息后也难以缓解。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咽部异物感,总觉得喉咙里有东西堵着,想咳嗽却咳不出来。这是因为息肉刺激喉部黏膜,引发慢性炎症所致。严重时,息肉可能阻塞呼吸道,导致呼吸困难,尤其是在夜间或运动后更为明显。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如果声音嘶哑持续超过 2 周,无论是否伴有其他症状,都应及时就医。很多人认为 “嗓子哑了多喝水就行”,这种想法往往会延误治疗。临床中,不少患者因为拖延就医,导致息肉逐渐增大,最终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
科学诊断:喉镜检查是 “金标准”
怀疑声带息肉时,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喉镜检查,这是诊断声带息肉的 “金标准”。喉镜检查分为间接喉镜、直接喉镜和电子喉镜等多种方式,其中电子喉镜因其操作简便、图像清晰,成为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电子喉镜检查时,医生会将一根细长的软管从鼻腔或口腔插入喉部,通过镜头清晰地观察声带的形态、运动情况。如果发现声带上有表面光滑、半透明的隆起物,基本可以确诊为声带息肉。对于一些不典型的病例,还可能需要进行病理检查,以排除声带癌等恶性疾病。
很多人对喉镜检查存在恐惧心理,其实这种检查并不会造成明显疼痛,整个过程只需几分钟。检查前医生会在鼻腔或口腔喷洒局部麻醉剂,减少不适感。相比之下,延误诊断带来的风险要大得多,因此千万不要因害怕检查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治疗方案: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法
声带息肉的治疗方法主要取决于息肉的大小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对于较小的息肉,可先采取保守治疗。包括禁声休息、雾化吸入治疗、嗓音训练等。禁声休息能让声带得到充分放松,促进黏膜修复;雾化吸入可直接将药物作用于喉部,减轻炎症和水肿;嗓音训练则能帮助患者纠正不良发声习惯,避免声带再次受损。一般来说,经过 2-4 周的保守治疗,部分患者的息肉可明显缩小甚至消失。
如果息肉较大或保守治疗无效,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是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这种手术通过显微镜或内镜辅助,能精准地切除息肉,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声带组织。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大多数患者术后 1-2 周即可恢复正常发声。
术后护理同样重要。患者需要严格禁声 1-2 周,之后逐渐恢复用声,避免过早大声说话。同时要注意饮食清淡,戒烟戒酒,定期复查,以防止复发。
预防胜于治疗:保护声带从这些小事做起
声带息肉是可以预防的,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就能有效降低患病风险:
科学用声是关键。说话时要保持适当的音量和音调,避免大声喊叫或长时间讲话。连续用声 1 小时后,应休息 10-15 分钟,让声带得到放松。教师、歌手等职业人群,可学习专业的发声方法,减少声带损伤。
保持喉部湿润也很重要。平时要多喝水,保持咽喉黏膜湿润,避免干燥环境对声带的刺激。在干燥的季节或空调房里,可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
远离不良刺激。尽量避免吸烟和饮酒,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同时要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胃酸反流等疾病,避免炎症蔓延至喉部。
此外,定期进行喉部检查也很有必要。对于用声较多的职业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喉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声带病变,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声带是我们与人交流的重要工具,它的健康直接影响着生活质量。当声音嘶哑持续超过 2 周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这很可能是声带息肉发出的信号。及时就医、科学治疗,同时养成良好的用声习惯,才能让我们的 “声音” 保持清脆悦耳,更好地表达自己、沟通世界。
(李红娟 河南省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