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高,数据显示,中青年人群及农村地区高血压患病率上升趋势更明显,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吸烟,过量饮酒,心理社会因素等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危险因素。
1 认识高血压
血压升高可引起动脉血管系统和其供应的器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导致靶器官损害,进而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导致心脏和肾脏等脏器功能衰竭。因此,控制血压对降低心血管的整体风险至关重要,其诊断标准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规范化测量诊室血压≥140/90 mmHg;或连续5~7 d规范化测量家庭血压≥135/85 mmHg;或24 h动态血压≥130/80 mmHg,白天血压≥135/85 mmHg,夜间血压≥120/70 mmHg。
2 高血压治疗
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目的是有效降低血压,控制高血压的疾病进程,通过合理管控血压以及其他危险因素,最大程度降低心脑肾与外周血管等靶器官损害的风险以及致死致残率,改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
2.1 药物治疗时机
启动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主要取决于心血管风险,而非仅依据血压水平。血压水平≥160/100 mmHg的高血压患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水平140~159/90~99 mmHg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为中危及以上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低危者可改善生活方式4~12周,如血压仍不达标,应尽早启动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水平130~139/85~89 mmHg的正常高值人群,心血管风险为高危和很高危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低危和中危者,目前没有证据显示可以从降压药物治疗中获益,此类人群应持续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涉及具体药物治疗时,应经医师给予评估后所开医嘱为准。
2.2 改善生活方式
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进行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对于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也应改善生活方式,预防高血压的发生。(1)限制钠盐:建议钠的摄入量<2g/d(氯化钠5g/d),肾功能良好者推荐选择低钠富钾替代盐。(2)应减少摄入盐和饱和脂肪,增加摄入蛋白质、优质碳水化合物、钾及膳食纤维。(3)对于超重或肥胖的高血压患者,建议通过综合生活方式干预控制体重以降低血压和心血管事件风险。(4)建议所有吸烟者戒烟,尽量避免使用电子烟,以减少隐蔽性高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风险。(5)正常高值血压以及高血压患者均应限制长期饮酒。(6)对于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推荐以有氧运动为主、抗阻运动为辅的混合训练,也建议同时结合呼吸训练与柔韧性和拉伸训练。(7)可以考虑通过认知行为治疗、深呼吸练习等多种方法来减轻精神压力。(8)高血压患者应保持健康睡眠,改善睡眠障碍。
绝大部分高血压可防可控,却难以治愈,需要我们不断提高高血压防病自我保健和自我管理意识,从而有效控制血压,守护自己的健康。
参考指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
(杜九州 河南省胸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