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冷的冬季,感冒成了常见的 “小毛病”。很多人觉得扛一扛就能过去,然而有些看似普通的感冒,却可能隐藏着致命的威胁 —— 病毒性心肌炎。这种疾病就像一位 “隐形杀手”,悄悄偷袭我们的心脏,若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会引发严重后果。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症病变。多种病毒都可能引发该病,其中柯萨奇 B 组病毒最为常见,其次是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当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先在呼吸道或消化道等部位 “安营扎寨”,引发感冒、腹泻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病毒会通过血液等途径侵犯心肌,导致心肌细胞受损、炎症反应发生。
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往往不具有特异性,很容易被忽视或误诊。在发病初期,患者通常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比如发热、咳嗽、咽痛、流涕等,部分患者还会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这些症状持续数天或 1 - 2 周后,心脏相关症状才会逐渐显现。
最常见的心脏症状是心悸,患者会感觉心跳不规律、心跳加快或心跳沉重。同时,还会出现乏力、胸闷、胸痛等症状。病情较轻的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乏力和心悸,而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下肢水肿、晕厥等症状,甚至会发生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危及生命。
需要注意的是,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轻重差异很大。有些患者症状非常轻微,几乎没有明显不适,只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而有些患者则会在短时间内病情急剧恶化。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由于身体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对病毒的抵抗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且病情进展可能更快。
哪些人更容易患上病毒性心肌炎呢?除了儿童和青少年,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也是高危群体,比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营养不良、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此外,在感冒或腹泻等病毒感染期间,仍然进行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的人,也会增加患病风险。因为此时身体处于虚弱状态,病毒更容易突破身体的防御屏障,侵犯心肌。
如果在感冒或腹泻等病毒感染后,出现了心悸、乏力、胸闷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结合患者的症状、病史以及相关检查来进行诊断。常用的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脏超声等。心电图可以发现心律失常等心肌受损的迹象;心肌酶谱中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等指标升高,是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依据;心脏超声则能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否受到影响。
一旦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需要及时治疗和休息。治疗方面,目前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减少心脏负担,一般建议休息 3 - 6 个月,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同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药物,比如抗病毒药物、营养心肌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等。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疗,甚至采取呼吸机辅助呼吸、体外膜肺氧合等高级生命支持措施。
病毒性心肌炎的预后与病情轻重、治疗是否及时等因素有关。大多数患者经过及时、规范的治疗后,都能完全康复,不会留下后遗症。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病情严重,可能会导致心肌纤维化,引发慢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等,影响心脏功能,甚至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造成长期影响。
预防病毒性心肌炎,关键在于预防病毒感染和增强自身免疫力。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病毒感染患者。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等病毒感染性疾病。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合理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增强身体抵抗力;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但在病毒感染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
总之,病毒性心肌炎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及时发现异常并就医,就能有效降低其危害。当感冒后出现心悸、乏力等不适症状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这可能是病毒在偷袭你的心脏,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庞然 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