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腹症的“黑名单”里,泌尿系结石堪称“惯犯”。它常悄无声息地潜入人体,待时机成熟便突然“发难”,引发剧烈疼痛,让人苦不堪言。在这场与结石的“较量”中,超声检查宛如一位敏锐的“侦探”,凭借独特优势精准定位结石。那么,超声究竟是如何揪出这一急腹症“常客”的呢?
一、泌尿系结石的“典型画像”:从无声到剧痛的演变
1、直接征象——强回声与声影
结石密度高于周围组织,在超声图像中表现为高回声亮点,后方因声波被阻挡形成无回声暗带。这一特征是诊断结石的核心依据,如同黑暗中的明灯与影子,医生可据此判断结石的存在及大致大小。
2、间接征象——梗阻与积水
当结石堵塞尿路时,上游器官会因尿液排出受阻而扩张。例如,肾结石可能引发肾盂分离,输尿管结石会导致输尿管扩张,膀胱结石可能伴膀胱残余尿量增加。这些间接征象结合强回声,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3、动态表现——体位相关移动
膀胱结石因重力作用,常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这一特性可与膀胱肿瘤或血块区分。
二、超声“探石”全流程:从解剖定位到功能评估
1、检查前准备:优化成像条件
患者需适度憋尿,以便清晰观察膀胱及输尿管末端;肾脏检查通常无需特殊准备。检查时取仰卧位、侧卧位或俯卧位,以充分暴露检查区域。
2、解剖定位扫描:分层追踪尿路
肾脏:从肾门开始,纵向扫描肾实质及肾盂,观察是否有强回声光团及声影。
输尿管:依次检查上段、中段及下段。输尿管中段常因肠道气体干扰显示不清,此时可通过观察输尿管扩张的“末端效应”间接定位结石。
膀胱:重点扫描膀胱底部及三角区,观察结石是否随体位移动,并测量残余尿量。
3、影像特征分析:鉴别诊断关键点
结石大小与形态:精确测量结石长径,为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血流信号检测:利用彩色多普勒观察结石周围血流,评估局部组织压迫情况。
并发症评估:测量肾盂分离宽度、观察肾实质厚度,为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4、动态观察与记录:全程追踪结石动态
对可疑结石,可通过患者呼吸或体位改变观察其移动性;对微小结石,可记录其位置并建议定期复查,监测生长或排出情况。
三、预防结石复发的“组合拳”:从生活方式到药物干预
1、饮水策略:稀释尿液,降低结晶风险
每日饮水量保持2000-3000ml,均匀分配于全天,睡前及夜间适量补水,使排尿量>2L/d,尿液颜色接近清亮。避免含糖饮料及咖啡因,因其可能增加尿钙排泄。
2、饮食调控:减少成石物质摄入
限制高草酸食物:如菠菜、坚果、巧克力等,草酸钙结石患者需严格控制。
低盐低蛋白饮食:每日盐摄入<5g,减少动物蛋白摄入,以降低尿钙及尿酸排泄。
增加枸橼酸摄入:柑橘类水果富含枸橼酸,可抑制草酸钙结晶形成。
适量补钙:优先通过乳制品补充钙质,避免过量摄入钙补充剂。
3、运动与代谢管理:促进尿液排出,调节酸碱度
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避免久坐;根据结石成分调节尿液pH值。
4、定期复查与药物预防:个性化干预,降低复发率
每3-6个月进行泌尿系超声及尿液检查,监测结石变化及代谢异常;根据结石成分使用预防药物。
愿每一位朋友都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去迎接生活的每一个挑战。无论是在炎炎夏日还是寒冷冬日,都请记得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因为健康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让我们一起努力,用科学的方法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董文超 鹤壁市中医院 功能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