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药品包装上的标识,藏着重要信息

2023-09-14 18:3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药品包装不是“花纸”,每个标识都有“使命”

买药时,很多人只看药名和用法,随手就把包装扔了——这可亏大了!药品包装上的文字、符号、图案,都是药监部门规定必须标注的“关键信息”,像一份“用药说明书”的浓缩版,告诉你药能不能吃、该怎么吃、吃了要注意啥。

从药盒到铝箔板,从瓶盖到标签,每个角落的标识都有意义:有的告诉你保质期,有的提醒怎么保存,有的警告特殊人群不能用。读懂这些标识,能避免吃错药、用错量,让药效发挥得更好,还能减少副作用。

二、药盒正面“大字标识”,先看这几个关键点

药盒正面最显眼,信息也最核心,拿起药盒第一眼先找这几个标识,快速了解药品“身份”:

1.药品通用名:“官方大名”,避免买错

药盒上最醒目的大字(通常是黑色或蓝色),是药品的通用名(比如“布洛芬”“阿莫西林”),这是国家规定的统一名称,不管哪个厂家生产,通用名都一样。

旁边可能有个小一点的名字(商品名,比如“XX布洛芬”),这是厂家自己起的名字,同一通用名的药可能有多个商品名,价格也不同,但功效差不多。买药时认准通用名,能避免重复买药(比如同时买了“布洛芬片”和“XX止痛片”,其实是同一种药)。

2.适应症:“能治啥病”,对不对症看这个

通用名下面或侧面,会写“适应症”或“功能主治”,比如“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头痛、关节痛)”“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这直接告诉你这药能治啥,买药前对照自己的症状,确认对症再买,别光听名字就用(比如“感冒通”不一定适合所有感冒)。

3.规格:“每片含多少药”,算剂量靠它

规格通常写“XX毫克/片”“XX毫升/支”,比如“0.2克/片”“10毫升/支”,指的是每片(支)里含多少主药成分。这是算用量的关键——医生说“每次吃0.4克”,如果规格是0.2克/片,就是每次吃2片;如果规格是0.1克/片,就是每次吃4片,看错规格容易吃错量。

三、药盒侧面“小字标识”,藏着用药“规矩”

药盒侧面字小但重要,尤其是用法、用量、禁忌,直接关系到用药安全,必须仔细看:

1.用法用量:“怎么吃、吃多少”,一步都不能错

-用法:写“口服”“外用”“含服”“肌内注射”等,别搞混(比如“外用”的药膏不能吃,“含服”的含片不能吞下去);

-用量:写“一次X片,一日X次”,有的会分年龄(“成人一次2片,儿童一次1片”)或体重(“每公斤体重10毫克”);

-时间:可能标“饭前服”“饭后服”“睡前服”,这影响药效(比如胃药多在饭前吃,对胃有刺激的药多在饭后吃)。

2.禁忌和慎用:“谁不能吃、谁要小心”,别碰红线

-禁忌:写“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孕妇禁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这些是“绝对不能用”的情况,用了可能出危险。

-慎用:写“哺乳期妇女慎用”“高血压患者慎用”,意思是“可以用,但要密切观察”,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自己别擅自用。

3.不良反应:“可能会有啥不适”,心里有底

会写“偶见恶心、头痛”“少数人出现皮疹”等,告诉你用药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别因为看到这些就不敢用药——不良反应是“可能发生”,不是“一定会发生”,知道了才能及时发现(比如吃了药出皮疹,能联想到可能是药物引起的,及时停药就医)。

四、药盒背面“专业标识”,关乎药品质量和保存

药盒背面多是生产信息和储存要求,虽然不直接影响用法,但关系到药能不能用、药效好不好:

1.生产日期和有效期:“药有没有过期”,过期绝对不能用

-生产日期:写“生产日期:XXXX年XX月XX日”,是药品生产的时间;

-有效期:写“有效期至:XXXX年XX月”或“有效期XX个月”,指在这个时间前能保证药效和安全,过期后药效可能下降,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绝对不能用。

注意:有效期是“未开封”状态下的期限,开封后(比如瓶装药打开盖子、软膏挤过)有效期会缩短(比如瓶装药开封后通常3-6个月,软膏开封后1个月),可以在包装上写开封日期,避免用过期药。

2.储存条件:“怎么存才不变质”,别瞎放

储存条件直接影响药品稳定性,常见的有:

-避光:写“避光保存”,要放在棕色瓶里或纸盒中,别放在窗台、灯光直射处(比如维生素C、硝酸甘油怕光);

-阴凉处/凉暗处:“阴凉处”指不超过20℃,“凉暗处”指不超过20℃且避光,夏天要放抽屉或柜子里,别放阳台(可能超过30℃);

-冷藏:写“2-8℃保存”,必须放冰箱冷藏室(别放冷冻室),比如胰岛素、活菌制剂(益生菌),拿出来用前先放室温回温,别直接用冷的;

-密封:写“密封保存”,用完要盖紧盖子,防止受潮(比如阿司匹林、中药片剂容易受潮变软)。

3.批准文号:“药品身份证”,查真假用它

批准文号格式是“国药准字+字母+8位数字”,比如“国药准字H20010001”,这是药品的“合法身份证”,没有这个号的可能是假药。怀疑买到假药时,可在国家药监局官网输入批准文号查询,能查到信息才是真药。

五、药瓶/铝箔板上的标识,提醒“细节操作”

打开药盒,里面的药瓶、铝箔板(泡罩包装)上也有标识,多是用法细节和注意事项,别忽略:

1.药瓶标签:重复关键信息,打开后别弄丢

药瓶标签会重复药名、规格、用法、有效期,还有“警示语”:

-“服后请勿驾车”:比如抗过敏药(氯雷他定)、镇静催眠药(地西泮),可能引起嗜睡;

-“摇匀后服用”:混悬液(比如布洛芬混悬液、止咳糖浆),药物会沉淀,不摇匀浓度不均,吃了可能量不准;

-“含服,不可咀嚼”:比如含片(西瓜霜含片、硝酸甘油片),含着让药物慢慢溶解,咀嚼会破坏药效。

药瓶盖子可能有“儿童安全盖”(需要按下再拧才能打开),防止小孩误吃,用完记得盖紧。

2.铝箔板/泡罩包装:“每格剂量”和“服用提示”

铝箔板上每格对应一次用量,有的会标“周一”“周二”或“早”“中”“晚”,方便按时间服药(尤其需要规律用药的慢性病患者,比如降压药、降糖药)。

注意:铝箔板上的药品如果有破损(铝箔鼓起、开裂),可能受潮或被污染,别用;从铝箔板取药时,要从边缘按出,别用牙咬(不卫生)或用剪刀剪(可能剪到药片)。

六、特殊药品的“特殊标识”,一眼认出“危险等级”

有些药品因为毒性、成瘾性或特殊性,包装上有特殊标识,提醒“严格按医嘱用”:

1.处方药标识:“Rx”,必须凭处方买

包装上有“Rx”标识的是处方药,比如抗生素(阿莫西林)、降压药(硝苯地平)、精神类药(舍曲林),必须凭医生处方才能买,不能自己随便买随便用,用错可能加重病情(比如抗生素滥用会导致耐药)。

2.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有“特殊标识”,管控严格

麻醉药品(如吗啡、哌替啶)包装上有“麻”字标识,第一类精神药品(如哌甲酯)有“精一”标识,必须凭医生处方在医疗机构购买,用量和疗程严格控制。

3.外用药标识:“外”字或图形,别内服

包装上有“外”字或“滴入眼睛”“涂抹皮肤”图形的是外用药,比如碘伏、红霉素软膏、滴眼液,绝对不能吃,误服可能中毒(比如碘伏误服会灼伤食道)。

七、读懂标识的“小技巧”,快速抓住重点

药品包装上的信息多,不用逐字背,掌握这些技巧,能快速找到关键信息:

1.买药时“三看”:看通用名、适应症、有效期

-看通用名:确认和医生说的药一致;

-看适应症:确认能治自己的病;

-看有效期:确认药品是否过期。

2.用药前“三查”:查用法、查用量、查禁忌

-查用法:是口服还是外用,饭前还是饭后;

-查用量:每次吃几片,每天几次,别凭感觉吃;

-查禁忌:自己有没有禁忌情况(比如过敏、怀孕),有就别用。

3.储存时“三注意”:注意温度、注意避光、注意开封时间

-注意温度:按储存条件放(冷藏的放冰箱,阴凉的别暴晒);

-注意避光:怕光的药别放明处;

-注意开封时间:开封后写日期,超过期限就扔掉。

八、这些误区会“误导”你,必须纠正

很多人对药品标识有误解,导致用错药,这些错误想法要改:

1.“包装越花哨,药越好”——错

药品效果看成分和适应症,和包装花哨程度无关。有的厂家花心思做包装,反而可能提高成本,药价更贵,但药效和普通包装的药一样。买药时看通用名和适应症,别被包装迷惑。

2.“过期几天没事,扔了可惜”——错

药品过期后,有效成分可能分解或产生有害物质,即使外观没变化,也绝对不能用,“可惜”比“吃出问题”代价小多了。

3.“说明书看不懂,标识也不用看了”——错

说明书复杂,但包装标识是简化版,关键信息(用法、用量、禁忌、有效期)都很明确,只要认识字就能看懂,花1分钟看一下,能避免很多错误。实在有不懂的,问药师或医生,别自己猜。

4.“儿童药和成人药只是量不同,标识不用细看”——错

儿童药和成人药不仅量不同,成分、剂型可能也不同(比如儿童用糖浆剂,成人用片剂),包装上的“儿童用法”“体重计算用量”等标识更重要,按成人量减半给孩子用,可能剂量不足或过量(孩子肝肾功能没发育好,对药物更敏感)。

九、药品标识的核心:“告诉你怎么安全用药”

药品包装上的标识,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而是保障用药安全的“指南”。从买药到用药,从储存到处理,每个环节都能在标识上找到依据。花几分钟读懂这些标识,既能让药发挥最大作用,又能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对普通人来说,不用记住所有标识,但至少要会看通用名、适应症、用法用量、有效期和储存条件——这是用药的“基本功”,也是对自己健康负责的表现。

(王爱芹 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药学部 主管药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