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还在刷手机”“加班到深夜成常态”“不到凌晨睡不着”……如今,熬夜已成为许多人的生活常态。当我们沉浸在夜晚的“自由时光”中时,心脏正在默默承受着不良作息带来的压力。心内科医生提醒:长期熬夜对心脏的伤害远超想象,它不仅是心血管疾病的“隐形推手”,更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埋下致命隐患。
一、熬夜与心脏的“亲密关系”
心脏作为人体的“永动机”,每天泵血约8吨,其正常运转依赖于规律的生理节律。我们的心脏、血管及调节系统都有自己的“生物钟”,而熬夜会直接打乱这一节奏。
从神经调节角度来看,熬夜时人体处于应激状态,交感神经持续兴奋,会促使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类激素大量分泌。这些激素会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脏的负荷。正常情况下,夜间迷走神经占据主导,心率减慢、血压降低,心脏得以休息;而熬夜打破了这种平衡,让心脏长期处于“加班”状态。
从代谢角度分析,长期熬夜会影响糖脂代谢。研究发现,睡眠不足会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使血糖调节能力减弱,增加糖尿病风险——而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熬夜还会导致甘油三酯、胆固醇等脂质指标异常升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让血管逐渐失去弹性,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
此外,熬夜会影响凝血功能。睡眠不足会使血小板活性增强,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一旦血栓堵塞冠状动脉,就可能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堵塞脑血管,则会导致中风。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年轻人突发心梗,往往能追溯到长期熬夜的习惯。
二、这些心脏“求救信号”,熬夜党需警惕
身体不会无缘无故“生病”,当心脏因熬夜受到损伤时,会发出一系列“求救信号”,但往往被人们忽视。
1.胸闷气短是常见的早期信号。熬夜后或熬夜过程中,若频繁出现胸部发紧、呼吸不畅,尤其是活动后症状加重,可能是心脏供血不足的表现。这是因为心脏长期负荷过重,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冠状动脉供血无法满足需求,就会出现缺血缺氧的症状。
2.心悸心慌也不容忽视。很多人熬夜后会感觉心跳不规律,有时突然加快,有时漏跳一拍,这可能是心律失常的表现。长期熬夜会导致心肌细胞电生理紊乱,引发早搏、房颤等心律失常问题。偶尔的早搏可能影响不大,但频繁发作或伴有头晕、乏力时,需及时就医。
3.血压波动是隐藏的“杀手”。熬夜后第二天,很多人会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部分人还会伴有头痛、头晕。若长期熬夜,血压持续处于高位,会使心脏的泵血阻力增加,久而久之导致心肌肥厚,甚至引发心力衰竭。
4.不明原因的疲劳也可能与心脏有关。熬夜本就会让人感觉疲惫,但如果经过充分休息后仍持续疲劳,稍微活动就累,可能是心功能下降的信号。心脏泵血能力减弱,全身器官供血不足,就会出现乏力、精神萎靡等症状。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年轻人往往对身体信号不够敏感,认为“年轻就是资本”,即使出现不适也硬扛。但近年来临床数据显示,30-40岁的年轻人突发心梗、猝死的案例中,近八成有长期熬夜史。心脏的损伤是日积月累的,等到出现严重症状时,可能已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三、熬夜对不同人群的心脏影响:并非“一视同仁”
虽然熬夜对心脏有害,但不同人群受到的影响存在差异,某些人群尤其需要注意。
1.高血压患者是熬夜的“高危人群”。高血压患者本身血管弹性较差,血压调节能力弱,熬夜会进一步升高血压,增加脑出血、心梗的风险。临床中,不少高血压患者因熬夜导致血压骤升,引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
2.冠心病患者熬夜更是“雪上加霜”。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本就存在狭窄,熬夜会加重心肌缺血,容易诱发心绞痛甚至心梗。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连续熬夜2天以上,心梗发作风险会增加3倍。
3.肥胖人群需格外警惕。肥胖本身就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而熬夜会加剧肥胖人群的代谢紊乱,导致血脂、血糖进一步升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同时,肥胖者的心脏本就需要更努力地工作,熬夜会让心脏“不堪重负”。
4.更年期女性也不能掉以轻心。更年期女性激素水平波动较大,心血管调节功能相对脆弱,熬夜会加重内分泌紊乱,增加心律失常、高血压的风险。数据显示,更年期女性若长期熬夜,患冠心病的概率是规律作息者的2.5倍。
5.青少年的心脏正处于发育阶段,熬夜的危害可能影响终身。青少年长期熬夜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发育,导致心肌功能下降,还可能埋下高血压、心律失常等疾病的隐患,增加成年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四、心内科医生的“护心指南”:如何减少熬夜伤害
既然熬夜对心脏危害巨大,那么如何保护心脏、减少伤害?心内科医生给出了实用建议。
1.尽量避免熬夜是根本措施。成年人每天应保证7-8小时睡眠,尽量固定作息时间,即使周末也不要过度熬夜,避免生物钟紊乱。如果必须熬夜(如加班、倒班),应尽量减少熬夜频率,熬夜后及时补觉,但补觉不能完全抵消熬夜的伤害,只能起到部分缓解作用。
2.熬夜时做好“护心细节”能降低风险。熬夜时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可选择温水、牛奶;不要久坐不动,每隔1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熬夜饮食要清淡,避免高油、高糖、高盐食物,减少心脏负担。
3.晨起后“温柔对待”心脏很重要。熬夜后早晨起床不要过猛,应缓慢起身,避免血压突然波动;起床后可喝一杯温水,降低血液黏稠度;若感觉疲劳,不要强迫自己剧烈运动,可选择散步等轻度活动。
4.定期检查心脏健康必不可少。熬夜党尤其是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心电图、血压、血脂、血糖等基础检查,必要时做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等进一步检查,及时发现心脏异常。40岁以上人群或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建议每年做一次全面的心脏检查。
5.调整生活习惯能增强心脏抵抗力。坚持规律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车等,可改善心肺功能;保持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优质蛋白,少吃加工食品;戒烟限酒,避免烟草和酒精对心脏和血管的双重伤害。
结束语,心脏的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每一个规律的睡眠,都是给心脏最好的“礼物”。从今天起,对熬夜说“不”,让心脏在夜晚好好休息,才能让生命更有活力。记住:一时的熬夜快感,远不及长久的心脏健康重要。
(张广朋 内黄县中医院 心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