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颈动脉斑块=脑梗定时炸弹?这三类人必须每年做超声筛查

2024-05-19 11:3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人体复杂的血管网络中,颈动脉宛如两条至关重要的“生命通道”,它们从心脏出发,沿着脖子两侧直通颅内,为大脑源源不断地输送血液。然而,随着年龄增长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颈动脉内可能会悄然出现“不速之客”——颈动脉斑块。很多人认为颈动脉斑块不疼不痒,没什么大不了,但实际上它就像埋在血管里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颈动脉斑块主要有两大危害,堪称“双面杀机”。一方面,它是脑供血的“阻断者”,可能引发缺血性脑卒中。大脑作为人体最“娇贵”的器官,虽然仅占体重的 2%,却消耗着全身 20%的氧气和葡萄糖,全靠颈动脉每分钟输送 400 - 600 毫升血液维持运转。一旦颈动脉被斑块“堵住”,后果不堪设想。斑块的形成是一个渐进过程,早期它像墙皮上的小鼓包,血管还能通过扩张代偿血流;但随着脂质不断堆积,斑块体积逐渐增大,血管腔被压缩。当狭窄程度超过 50%时,大脑就会开始“喊渴”,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严重时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比如一侧肢体麻木、说话不利索,但 10 - 20 分钟又恢复,这其实是大脑发出的“红色预警”。如果放任不管,狭窄继续加重到 70%以上,血管几乎成了“细水管”,随时可能完全闭塞,导致大面积脑梗死。临床数据显示,我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约 20% - 30%与颈动脉重度狭窄直接相关;而颈动脉斑块合并狭窄的人群,年脑卒中风险是普通人群的 3 - 5 倍。

另一方面,颈动脉斑块是全身血管的“信号灯”,预示多器官功能损伤。很多人以为颈动脉斑块只是脖子上的问题,其实它是全身动脉硬化的“窗口”。颈动脉和冠状动脉同属大血管,它们的病变常“相伴相生”。研究发现,颈动脉斑块患者中,约 50%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冠心病患者中,70%以上存在颈动脉斑块。这是因为两者的危险因素高度重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这些“坏分子”同时攻击全身血管。更危险的是,颈动脉斑块的严重程度能预测心脏事件风险。

鉴于颈动脉斑块的严重危害,有三类人必须每年做超声筛查。第一类是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血管内皮更容易受损,颈动脉斑块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第二类是“三高”人群,即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持续冲击血管壁,高血脂使血液中脂质物质增多,糖尿病导致血糖波动,这些都会加速颈动脉斑块的形成。第三类是吸烟、肥胖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反复刺激血管壁,肥胖则会引起代谢紊乱,增加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几率。

对于颈动脉斑块,我们并非束手无策。在日常生活中,要低盐低脂饮食,增强体育锻炼来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将高危因素控制在合理水平。对于已经发现颈动脉斑块的患者,应根据斑块的稳定性和血管狭窄程度,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治疗。轻度狭窄,没有合并其他疾病,可以先通过健康生活方式来控制;轻度狭窄,但有三高、吸烟等危险因素,同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2.6 毫摩尔/升的,需要服用他汀类药物来控制;中重度狭窄,应在医生指导下接受药物治疗;重度狭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考虑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或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的手术治疗。

颈动脉斑块就像隐藏在血管里的“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尤其是老年人、“三高”人群以及吸烟、肥胖人群,一定要每年进行颈动脉超声筛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远离脑梗的威胁,守护好自己的血管健康。

(李华伟 舞钢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