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斑块,这一看似不起眼的血管内壁沉积物,实则潜藏着巨大的健康威胁。它们如同潜伏在血管中的“定时炸弹”,一旦破裂或脱落,就可能阻塞脑血管,引发中风这一严重疾病。那么,颈动脉斑块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它们如何“堵”住大脑?而超声技术又如何在其中扮演着预警中风风险的关键角色呢?
一、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危害
颈动脉,作为连接心脏与大脑的主要血管之一,负责向大脑输送富含氧气的血液。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影响,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的累积,颈动脉内壁可能会逐渐沉积脂肪、钙质等物质,形成斑块。这些斑块不仅会使血管变窄,影响血液流通,还可能因血液冲击而破裂,释放出栓子,随血流进入大脑,堵塞脑血管,引发中风。
中风,医学上称为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其中,缺血性中风占绝大多数,主要由颈动脉或颅内动脉的血栓形成或栓塞引起,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出现偏瘫、失语、认知障碍等严重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
二、超声技术:预警中风风险的“眼睛”
面对颈动脉斑块的潜在威胁,如何早期发现、准确评估并有效干预,成为预防中风的关键。而超声技术,凭借其无创、便捷、经济的特点,成为了预警中风风险的重要工具。
1. 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原理
颈动脉超声检查,又称彩色多普勒超声,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通过探头向颈动脉发射高频声波,声波遇到血管壁和血流会产生反射和散射,再由探头接收并转换为电信号,经过计算机处理后形成血管横截面和血流的二维图像。医生通过观察图像,可以清晰地看到颈动脉的结构、内膜厚度、斑块大小、形态、位置以及血流速度等信息。
2. 超声如何评估中风风险
斑块大小与形态:超声可以精确测量斑块的厚度和面积,评估其对血管腔的狭窄程度。同时,通过观察斑块的回声特性(如低回声、等回声、高回声或混合回声),可以初步判断斑块的稳定性和破裂风险。低回声和混合回声斑块通常被认为更不稳定,更容易破裂,从而引发中风。
血流速度:超声还可以测量颈动脉内的血流速度,特别是狭窄部位的血流速度。当血管狭窄严重时,血流速度会加快,形成湍流,这不仅会加速斑块的破裂,还可能导致血栓形成,进一步增加中风风险。
血流动力学参数:通过分析血流速度、压力梯度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斑块的血流动力学效应,预测中风风险。
三、超声检查的注意事项与后续管理
虽然超声检查在预警中风风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检查结果的解读和后续管理同样重要。
专业解读:超声检查的结果应由经验丰富的超声科医生或心血管科医生进行解读,以确保准确性。
风险评估: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医生会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进行综合风险评估,制定个性化的预防策略。
生活方式调整:对于存在颈动脉斑块的患者,应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以降低中风风险。
定期复查:对于高风险患者,应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监测斑块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结语
颈动脉斑块,作为中风的重要诱因之一,其存在不容忽视。而超声技术,凭借其无创、便捷的特点,成为了预警中风风险的重要工具。通过定期的颈动脉超声检查,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并评估斑块的状况,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中风的风险。让我们从关注颈动脉健康做起,共同守护大脑的安全。
(申凯凯 河南省人民医院 超声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