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听到一些关于心脏健康的讨论,其中“心脏变厚”这一说法常常引起人们的担忧。那么,心脏“变厚”真的是一种疾病吗?它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健康隐患?更重要的是,现代医学,特别是超声技术,是如何帮助医生揪出这一潜在的健康威胁——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的呢?
一、心脏“变厚”:正常与异常的界限
心脏,作为人体的发动机,其结构复杂而精细。心脏肌肉(心肌)的厚度在正常范围内是维持其高效泵血功能的关键。然而,当心肌异常增厚,超出了正常范围,就可能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这时我们就需要警惕是否存在肥厚型心肌病的可能。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遗传性心肌病,其主要特征是心室壁(尤其是左心室壁)的非对称性肥厚,这种肥厚可能导致心室腔狭窄,影响心脏的舒张和收缩功能。值得注意的是,肥厚型心肌病并不总是伴有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在体检或因其他健康问题就诊时偶然发现。
二、肥厚型心肌病的危害
肥厚型心肌病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但不限于:
心力衰竭:由于心室壁增厚,心室腔变小,心脏泵血功能受损,长期以往可能导致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肥厚型心肌病是年轻人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原因是心肌肥厚可能导致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引发心律失常。
晕厥: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受限,脑部供血不足,患者可能出现晕厥症状。
血栓栓塞:心室壁增厚可能导致血流速度减慢,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一旦血栓脱落,可能导致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三、超声技术:揪出肥厚型心肌病的“火眼金睛”
在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中,超声心动图(简称超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无创、实时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高频声波穿透心脏组织并反射回来的信号,生成心脏结构和运动状态的图像。
超声心动图在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中具有以下优势:
高敏感性:超声能够清晰地显示心脏各腔室的大小、室壁厚度以及心脏瓣膜的功能状态,对于识别心肌肥厚具有高度敏感性。
无创性:相比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如心脏CT或磁共振成像,超声心动图无需使用放射性物质或造影剂,对患者更加安全。
实时性:超声心动图能够实时观察心脏的运动状态,包括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有助于评估心脏的整体功能状态。
在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中,超声心动图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室壁厚度:测量左心室壁的最大厚度,与正常参考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存在肥厚。
心室腔大小:观察左心室腔的大小,评估是否存在狭窄。
心肌回声:分析心肌的回声特性,有助于判断心肌肥厚的性质(如是否伴有纤维化)。
心脏功能:评估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包括射血分数、心室充盈时间等指标。
二尖瓣功能:观察二尖瓣的形态和功能状态,特别是是否存在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SAM征),这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一个典型特征。
四、诊断后的管理与治疗
一旦通过超声心动图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需要接受全面的管理和治疗。这包括药物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用于改善心脏功能、预防心律失常)、生活方式调整(如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健康饮食、戒烟限酒)以及定期随访(通过超声心动图等影像学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对于部分高风险患者,如存在严重心室腔狭窄、严重心律失常或晕厥病史者,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如室间隔切除术或酒精室间隔消融术,以减轻心室腔狭窄、改善心脏功能。
五、结语
心脏“变厚”并非一定意味着疾病,但肥厚型心肌病作为一种潜在的严重健康威胁,值得我们高度警惕。超声心动图作为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火眼金睛”,为医生提供了准确、无创的诊断手段。通过及时的诊断、全面的管理和有效的治疗,我们可以帮助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风险,守护心脏健康。
(申凯凯 河南省人民医院 超声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