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脏这个“生命发动机”里,心肌的健康至关重要。而肥厚型心肌病,就像一个隐匿在心肌中的“健康刺客”,悄无声息地威胁着我们的健康。今天,我们就借助超声这一“透视眼”,来揭开肥厚型心肌病的神秘面纱,看看它有哪些“隐形”特征。
一、超声:心脏的“透视眼”
超声心动图,简单来说,就是利用超声波来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它就像一双神奇的眼睛,能穿透皮肤和肌肉,清晰地看到心脏的内部情况。医生可以通过超声心动图,了解心脏的大小、形状、室壁厚度、瓣膜活动以及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等。对于肥厚型心肌病这种主要影响心肌的疾病,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和评估的重要工具。
二、室壁增厚:心肌的“膨胀危机”
肥厚型心肌病最典型的超声表现就是室壁增厚。正常情况下,左心室壁的厚度小于12毫米,而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壁厚度通常超过15毫米,有的甚至能达到30毫米以上。增厚的室壁就像给心脏穿上了一层厚厚的“铠甲”,但这层“铠甲”不仅不能保护心脏,反而会让心脏的负担加重。室壁增厚可能是对称性的,但更多情况下是非对称性的,室间隔基底部增厚最为明显,就像心脏里长出了一个局部的“小山包”。这种肥厚可以是局限性的,只累及部分区域;也可以广泛累及室间隔的大部分区域。
三、心腔变小:心脏的“空间挤压”
由于心肌肥厚,尤其是室间隔和左心室壁的肥厚,心脏的内部空间被挤压,导致左心室腔的容积减小。在超声心动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左心室在舒张期和收缩期的内径都变小了。正常成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男性约为45~55毫米,女性约为35~50毫米,而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这个数值可能会明显低于正常范围。心腔变小就像把心脏的“房间”缩小了,心脏的血液流动就会受到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也会下降。
四、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特殊的“心脏舞蹈”
在存在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会出现一个特殊的超声表现——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也就是SAM征。当左心室射血时,由于流出道狭窄,血流速度加快,会对二尖瓣前叶产生一个向前的吸力,使二尖瓣前叶在收缩期向前运动,靠近室间隔。在超声心动图的多个切面可以清晰地看到二尖瓣前叶在收缩期向室间隔方向运动,与室间隔接触或几乎接触。这就好比心脏里的一个“小部件”在不该运动的时候运动了,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五、心肌运动异常:不协调的“心脏节拍”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肌肥厚部位和非肥厚部位的心肌收缩功能不同。肥厚的心肌由于肌纤维排列紊乱等原因,其收缩功能可能增强,但这种收缩是不协调的;而相对正常的心肌区域可能因为受到肥厚心肌的挤压和心脏整体结构改变的影响,收缩功能减弱。通过超声心动图的组织多普勒成像或心肌应变技术可以观察到这种心肌运动的差异。在收缩期,肥厚的心肌区域显示为高速度的收缩运动,颜色较亮;而在非肥厚或病变较轻的心肌区域,收缩速度较低,颜色较暗,呈现出心肌运动增强和减弱并存的现象。这就如同心脏的“节拍”乱了,心脏不能正常地跳动和泵血。
肥厚型心肌病的这些“隐形”特征,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很容易被忽视。但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等严重后果。所以,对于有家族史、不明原因晕厥或心脏性猝死家族史的个体,以及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心悸等症状的人群,应及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诊断肥厚型心肌病,守护心脏健康。
(崔存英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超声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