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缺铁性贫血的症状表现
1.典型症状呈现
缺铁性贫血患者往往会呈现出多种典型症状。比如身体上容易感到乏力、易倦,即使只是进行轻微的活动,也会比常人更容易疲惫不堪。时常会出现头晕、头痛的情况,还可能伴有眼花、耳鸣等现象。心慌、气短也是较为常见的表现,心脏需要更努力地工作来弥补氧气不足,所以患者能明显感觉到心跳加快、心慌,呼吸也会变得急促起来。
在饮食方面,会有纳差也就是食欲不佳的症状,看到食物提不起太大兴趣。从面色上看,患者常常面色苍白,缺乏健康的血色。另外,还可能出现精神行为异常,像烦躁、易怒,做事情很难集中注意力等。而且口腔内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患上口腔炎、舌炎,舌乳头发生萎缩,口角出现皲裂等情况。部分患者的毛发也会变得干枯,甚至出现脱落现象。
2.其他特殊症状
除了上述典型症状外,缺铁性贫血患者还会有一些相对特殊的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异食癖,可能会去吃一些诸如砖块、泥土、纸片、毛线头之类毫无营养且不能食用的东西,或者去舔一些比较脏的物品,长此以往,容易引发胃肠道方面的疾病。
对于儿童来说,如果患有缺铁性贫血,可能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的情况,身高、体重等指标的增长速度会慢于同龄人,同时还可能伴有智力低下的问题,影响学习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在指甲方面也会有所体现,指甲会缺乏光泽,变得脆薄、易裂,情况严重的话,指甲会变平,甚至凹下呈勺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匙状甲。
二、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方法
1.常规治疗手段
缺铁性贫血的常规治疗手段主要有红细胞输注、病因治疗以及补铁治疗等,不同手段适用于不同的具体情况。
红细胞输注:当缺铁性贫血患者出现持续大量失血、心肺功能无法维持正常运作,比如发生心衰,或者贫血合并感染如肺炎、发热,身体需氧量更大,以及急需外科手术等情况时,可考虑通过红细胞输注的方式,立即进行干预,帮助患者稳定身体状况。一般来说,血红蛋白低于 60g/L 的缺铁性贫血患者是红细胞输注的适用对象之一。
病因治疗:病因治疗是缺铁性贫血治疗的关键所在,应尽可能去除导致缺铁的病因。比如对于婴幼儿、产妇等因为营养不良引起的缺铁性贫血,需要进行富铁饮食;若是月经过多引起的贫血,要调理月经;寄生虫感染的情况则应行驱虫治疗;慢性消化道溃疡需行抑酸治疗;而消化道肿瘤慢性出血往往需要手术治疗。只有去除了根本病因,才能避免病情反复。
补铁治疗:铁剂的补充治疗一般以口服为宜,每天元素铁 150~200mg 即可。常用的治疗性铁剂是有机铁制剂,像右旋糖酐铁、葡萄糖酸亚铁等,可选择进餐时服用,这样能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不过要注意铁剂忌与茶、钙盐及镁盐等同时服用,以防影响吸收。患者在服铁剂后,症状通常可以较快恢复,网织红细胞一般于服后 5 - 7 天达高峰,血红蛋白于 2 周后明显上升,1 - 2 个月达正常水平。但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仍需继续服用铁剂,等到血清铁蛋白恢复到 50μg/L 再停药,如果无法用血清铁蛋白监测,则应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继续服用 3 - 6 个月,以补充体内贮存铁量。而对于那些口服铁剂不能耐受、不能吸收或失血速度快须及时补充者,可改用胃肠外给药,常用的是右旋糖酐铁或蔗糖铁静脉注射。
2.特殊情况应对
不同病因导致的缺铁性贫血,需要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治疗措施。
女性月经异常增多:女性因月经量异常增多导致的缺铁性贫血,首先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因为月经量增多多是由于患上了妇科疾病,导致月经失调,所以要去正规医院找妇产科医生就诊检查,寻找病因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比如使用炔诺酮等药物,从根本上改变月经增多的症状。同时,要进行补铁治疗,可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口服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等,或注射铁剂。此外,在饮食方面也要适当调节,增加营养,多吃富含铁的食物,比如瘦肉、动物肝脏、动物血、蛋黄等,还应补充维生素 C,以促进人体对铁的吸收。
寄生虫感染:如果是因为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像寄生虫摄取了人体内的铁元素,影响人体正常功能,进而出现缺铁性贫血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驱虫药进行治疗,比如阿苯达唑、甲苯咪唑等。另外,考虑饮食的局限性,大多数这类患者还需要配合使用药物治疗,常用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和富马酸亚铁等,也可以选用含铁的糖浆制剂。
其他病因:像慢性消化道溃疡导致的缺铁性贫血,要行抑酸治疗;若是消化道肿瘤慢性出血引起的,则需要手术治疗;而对于慢性感染性肉芽肿导致的,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药物控制感染后,能缓解不适症状;慢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可通过输血的方式补充铁质,改善贫血状态;遗传性铁代谢障碍患者可遵照医生的意见通过口服补铁制剂,例如硫酸亚铁片、富马酸亚铁片等来纠正缺铁状态;长期出血引起的缺铁性贫血,患者应积极寻找出血原因,进行针对性处理,如手术切除病变组织等。总之,要依据具体病因来精准应对,并且建议定期监测血常规和铁代谢指标,以评估治疗效果和适时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还可进行胃镜、肠镜检查,排查是否存在消化道溃疡或肿瘤等问题。
三、缺铁性贫血的日常护理要点
1.心理层面关怀
缺铁性贫血的病程一般较长,患者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可能会进一步影响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以及康复的进程。所以,心理层面的关怀十分重要。患者可以主动去了解贫血的疾病知识,知晓其产生原因、治疗方式以及预后情况等,消除因未知而产生的恐惧。同时,身边的亲朋好友也要给予患者充分的鼓励,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感受,让患者感受到温暖与支持,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从而能以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2.用药注意事项
患者服用药物时需严格遵循医嘱,像常用的琥珀酸亚铁等药物,不可擅自停药或随意改变用药剂量。在用药过程中,如果身体出现了不适症状,比如肠胃不适、恶心、呕吐等,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请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对药物进行调整。此外,铁剂忌与茶、钙盐及镁盐等同时服用,以防影响吸收,也不宜和西咪替丁、丙谷胺等抗酸药以及氨茶碱、氢氧化铝等碱性药物同时服用,且平素便秘者,服用铁剂需谨慎,因为铁剂可能会使肠蠕动变慢,导致便秘加重。
3.生活管理细节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可以适当做一些活动,像进行简单的散步等有氧运动,这样有助于改善身体循环和氧气供应状况,提高自身免疫力,还能促进人体对铁元素吸收的能力。但如果出现头晕、眼花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刻卧床休息,避免摔倒等意外情况发生。同时,要保持居住环境的干净整洁,卧室经常通风换气,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并且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这对于疾病的恢复是非常有利的。
四、缺铁性贫血的饮食注意事项
1.宜吃食物推荐
缺铁性贫血患者在饮食方面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富含铁、蛋白质以及维生素 C 的食物,助力补铁,改善贫血状况。
富含铁的食物:像动物肝脏(如猪肝、牛肝等),其含铁量较高,每 100 克猪肝含铁量可达 25 毫克左右,而且铁的吸收率也不错;还有动物血(如猪血、鸭血等),铁的利用率很高,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优质食材;另外,瘦肉(如猪瘦肉、牛瘦肉等)也是很好的选择,每 100 克猪瘦肉中含 2.4 毫克左右的铁,同时富含蛋白质。此外,蛋黄、黑木耳、芝麻、紫菜、海带等食物含铁量也相对较高,可以搭配食用,增加铁元素的摄入。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牲畜的奶(如牛奶、羊奶等),畜肉(如牛、羊、猪、狗肉等),禽肉(如鸡、鸭、鹅、鹌鹑等),蛋类(如鸡蛋、鸭蛋、鹌鹑蛋等)以及鱼、虾、蟹等都是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能为身体补充营养,增强抵抗力,同时也有助于身体更好地利用铁元素进行造血。大豆类(包括黄豆、大青豆和黑豆等)的蛋白质含量也很高,尤其是黄豆,是婴幼儿食品中优质的蛋白质来源,而且芝麻、瓜子、核桃、杏仁、松子等干果类食物同样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可以适当食用。
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这类食物有助于促进人体对铁的吸收,例如猕猴桃,有着 “维生素 C 之王” 的美誉,维生素 C 含量非常丰富;还有红枣、樱桃、橘子、柚子等水果,以及油菜、白菜、西兰花、芹菜、香菜等蔬菜,它们富含的维生素 C 可以帮助提高铁的吸收率,让补铁效果更佳。
2.忌吃食物提醒
缺铁性贫血患者在饮食上还需要注意一些禁忌,避免食用某些会影响铁吸收的食物。
含咖啡因饮品:咖啡、浓茶等含有咖啡因的饮料要尽量少喝,因为其中的多酚类物质、鞣酸等成分会与铁结合,形成不易被人体吸收的复合物,从而减缓胃肠对铁的吸收,影响补铁效果。
含钙食物:像牛奶、奶制品等富含钙的食物,不宜与铁剂同时服用,大量摄入钙会与铁在十二指肠部位发生竞争,而机体会优先吸收钙,进而导致铁的吸收减少。
强碱性食物:人体内如果处于碱性环境,不利于铁质的还原和吸收利用,胃酸缺乏也会影响食物中铁的游离和转换,所以像馒头、高粱面等强碱性食物患者应尽量少吃。
油炸食物:油炸食品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氧化物等物质,易与铁形成化合物,阻碍铁的吸收,而且这类食物通常比较油腻,不易消化,会加重消化系统负担,影响营养吸收,不利于患者身体恢复,也不宜多吃。同时,在补铁时,也要避免与富含草酸(如菠菜、甜菜根等)、鞣酸(如柿子、石榴等)、磷酸(如碳酸饮料、磷酸盐调味品等)的食物一起食用,它们会分别与铁结合生成难溶的草酸铁、鞣酸铁、磷酸铁,妨碍铁的吸收。
(段金霞 河南省人民医院 血液内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