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明明吃得饱,为啥还贫血?——揭秘缺铁性贫血的三大误区

2025-01-24 15:2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误区一:“红色食物补血论”——红枣、红糖、枸杞是补血神器?
真相:

· ·含铁量低:100g干红枣仅含铁2.3mg,红糖2.2mg,枸杞无显著补血功效。

· ·吸收率低:植物性铁(非血红素铁)吸收率仅约3%,且干红枣维生素C含量极低,无法促进铁吸收。

· ·科学选择:

·血红素铁优先:红肉(牛肉、羊肉、猪肉)、动物肝脏(猪肝含铁22.6mg/100g)、动物血(鸭血30mg/100g)吸收率高达25%。

·建议摄入量:每日畜禽肉40-75g,贫血者畜肉至少50g,每周1-2次动物血或肝脏。

误区二:“蔬果无用,吃肉发胖”——蔬菜水果对补铁没帮助,肉类不健康?
真相:

·蔬果的隐藏作用:富含维生素C(如橙子、草莓)和有机酸(苹果酸、柠檬酸),能与非血红素铁形成络合物,提升吸收率。例如,菠菜搭配橙子可使铁吸收率提高4倍。

·肉类的必要性:

·动物性食物铁吸收率是植物性的8倍,且提供优质蛋白和锌,协同促进造血。

·适量原则:每日50g瘦肉(如牛肉)不会导致发胖,刻意避免肉类反而增加缺铁风险。

误区三:“咖啡茶无害,症状消失就停药”——生活习惯不影响补铁,贫血好转即可停药?
真相:

·抑制吸收因素:

·咖啡和茶含多酚/鞣酸,与铁形成难溶盐,抑制吸收。建议补铁期间避免饮用,或与餐间隔2小时以上。

·铁剂使用规范:

·需持续服用至血红蛋白正常后6-8周,以补充储存铁,防止复发。

·避免与钙剂、抑酸药同食(间隔2小时)。

科学补铁指南
1.饮食搭配:

·铁+维生素C:如牛肉配彩椒、菠菜配橙子。

·避免高钙食物:餐前后2小时避免奶制品、豆腐。

2.特殊人群:

·孕妇:需额外补铁(需求量增加50%),建议遵医嘱补充铁剂。

·儿童/青少年:及时添加含铁辅食(如强化米粉、肉泥)。

·老年人:搭配维生素C食用,促进吸收。

3.及时就医:

·慢性腹泻、胃溃疡出血、月经过多(>80ml)需排查病因,避免单纯依赖食补。

总结
缺铁性贫血并非“吃得饱”就能避免,关键在于科学选择含铁食物、促进吸收、避免抑制因素。纠正误区需打破“红色食物迷信”,理解铁的吸收机制,必要时结合铁剂治疗。记住:“补铁是长期工程,症状消失不等于铁储备充足!”

 

(杨丽霞 郑州人民医院 全科医学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