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息肉是局部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的过度生长,突出于周围子宫内膜的增生性病变,可以是单个或者多个,大小几毫米到数厘米不等。成年女性患病率为7.8%-34.9%,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其中围绝经期最高
一、什么原因导致子宫内膜息肉?
第一,炎症。宫腔炎症刺激引起子宫内膜局部增生改变。第二,激素紊乱。子宫内膜对雌激素受体高表达,对孕激素受体相对低表达,导致局部内膜在持续雌激素刺激下过度增生,进而形成息肉。
二、哪些女性更容易得子宫内膜息肉?
(1)雌激素相关疾病: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功能性卵巢肿瘤(可分泌雌激素影响子宫内膜)。
(2)代谢紊乱相关疾病:如肥胖(BMI>28 kg/㎡)、高血压、糖尿病。
(3)性激素服用史:如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他莫昔芬治疗者)、围绝经期或绝经期女性采用激素治疗。
(4)宫腔操作史及宫腔感染史:如反复流产、刮宫等。
(5)家族史:如Lynch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常合并子宫内膜病变。
三、患者常见有哪些症状?
(1)异常子宫出血:最常见,可出现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不规则阴道出血、绝经后出血。
(2)不孕或妊娠失败:息肉在宫腔会影响宫腔形态,同时可能合并子宫内膜炎症,故而可能妨碍受精卵着床或影响胚胎发育。
(3)阴道分泌物物增多: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
四、子宫内膜息肉都是良性的吗?
虽然绝大多数的子宫内膜息肉是良性病变,但随着患者年龄增大,息肉的恶变风险也会升高。据统计,绝经前子宫内膜息肉的恶变率为1.1%,绝经后恶变率升高至3.4%~4.9%。特别是以下人群更应该提高警惕。有异常子宫出血者;年龄大于60岁者;绝经后女性,特别是出现绝经后阴道出血;合并肥胖、糖尿病、高血压;使用他莫昔芬的乳腺癌患者。
五、子宫内膜息肉都需要手术吗?
如果超声检查发现子宫内膜息肉小于1 cm,未合并高危因素或出现异常出血等症状,可选择期待治疗,但建议观察期不超过1年,期间约25%人群的息肉会在月经来潮后自然脱落。但对于有症状、直径于1.5 cm、有恶变高风险、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观察过程中息肉持续存在、绝经后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需要积极手术治疗。
手术一般采用什么方式?
目前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首选手术方式是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宫腔镜检查及手术是常见的经自然腔道的微创手术方式。镜体通过阴道-宫颈进入宫腔,通过成像系统能很清晰地观察到宫腔的形态、色泽,以及病变的大小、位置和形态。宫腔镜还可以做到即诊即治,在直视下进行息肉的切除,避免损伤周围正常内膜组织。和传统诊刮手术相比,其安全性高、损伤小、漏诊率低。
六、手术切除意味着治愈吗?
子宫内膜息肉手术不是一劳永逸的。相关研究发现,术后1年息肉复发率大于1/3,术后3年复发率大于2/3。由于单纯手术并未完全去除病因及高危因素,故术后长期管理也很关键。
01改变生活方式调整饮食,控制体重积极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保证月经规律来潮,必要时药物治疗提高免疫力,减少生殖道炎症发生注意避孕,减少意外妊娠后人工流产,避免反复宫腔操作
02药物管理不同人群的治疗方案略有差异。对于近期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建议术后在孕激素治疗的同时积极备孕,尽快完成生育。如果患者短期无生育要求,可以考虑宫腔内放置含有高效孕激素的环,或口服短效避孕药。对于绝经后女性,如果术后病理排除恶性病变,可以定期复查超声,随访观察。
综上,子宫内膜息肉并不可怕,一部分人在观察期间息肉可以自然脱落;如果息肉需要治疗,建议选好手术时机,做好长期药物管理,预防复发,才能保证宫腔的健康
(李媛媛 睢县人民医院 妇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