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里的这颗心脏,就像一台永不停歇的发动机,每天“砰砰砰”地跳动,源源不断地为全身输送血液,维持着生命的运转。可有时候,这心脏也会出点“小状况”,比如说患上肥厚型心肌病。可能一听就纳闷了,心脏还能“长胖”?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呢?今儿个就好好唠唠肥厚型心肌病的那些事儿,让您把它了解得明明白白。
一、认识肥厚型心肌病
(一)啥是肥厚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啊,简单来说,就是心脏的肌肉变得异常肥厚。正常的心脏,心肌厚度是有个标准范围的,就好比一堵墙,砌得规规矩矩,厚度刚刚好,能稳稳当当地撑起心脏的各项功能。可得了肥厚型心肌病,这心肌就像是被施了“长胖咒”,开始不受控制地疯长,尤其是室间隔这块地方,长得格外突出,有的甚至比正常厚度多出好几倍。这下可好,原本宽敞的心脏“房间”,被这肥厚的肌肉挤占得越来越小,心脏的空间变小了,干活儿自然就不那么顺畅了。
(二)它是怎么引起的
这肥厚型心肌病的病因,目前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不过呢,科学家们发现,很大一部分跟遗传有关系。就像是从家族长辈那儿“继承”了一个不太好的“基因小尾巴”,如果家族里有人得了这病,其他人得的风险就会增加。除了遗传,还有一些因素也可能诱发,像是长期高强度的运动,运动员群体里得这病的概率相对就高一些;另外,内分泌紊乱、一些药物的副作用等,也可能在暗中“使坏”,让心脏悄悄“长胖”。
二、肥厚型心肌病的症状
(一)呼吸困难
这是好多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您想啊,心脏被肥厚的肌肉挤得满满当当,空间变小了,每次跳动能泵出去的血液就少了,身体得不到充足的氧气供应,可不就觉得气不够用嘛。一开始,可能只是在剧烈运动、爬楼梯的时候感觉喘不上气,慢慢地,就连平时散散步、做个简单家务,都得大口大口喘气,就像有只无形的手,紧紧掐住了气管,那难受劲儿,真让人揪心。
(二)胸痛
心脏“长胖”了,供血也跟着出问题。心肌得不到足够的血液滋养,就会“闹脾气”,引发胸痛。这胸痛的感觉,有点像胸口压了块大石头,闷闷的,还时不时来一阵刺痛,让人坐立不安。而且啊,这种疼痛跟心绞痛还不太一样,它不一定是在劳累后发作,有时候休息着也会突然来这么一下,搞得患者整天提心吊胆的。
(三)头晕、晕厥
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受限,大脑供血不足,就容易出现头晕的症状。轻者可能就是脑袋昏昏沉沉的,像裹了一层雾;重者呢,走着走着路,或者突然站起来的时候,眼前一黑,直接就晕倒在地了。这要是在外面,没人照应,可就危险了,所以患者一旦出现头晕、晕厥的情况,家人可得格外留心。
(四)心律失常
心脏肌肉不正常肥厚,还会扰乱心脏的正常节律。心跳一会儿快一会儿慢,像个调皮的孩子,完全不听使唤。患者自己能明显感觉到心慌,胸口像揣了只小兔子,“扑通扑通”跳个不停。长期的心律失常不仅让人难受,还可能进一步引发更严重的心脏问题,比如房颤、室颤,这可都是危及生命的“定时炸弹”。
三、诊断与检查
(一)心电图检查
这是发现肥厚型心肌病的一个重要“侦察兵”。通过在身体表面贴上电极片,就能捕捉到心脏电活动的信号,绘制成心电图。要是心脏有肥厚的情况,心电图上就会出现一些特征性的改变,像ST段压低、T波倒置、病理性Q波等,医生看到这些异常,就能初步怀疑是不是肥厚型心肌病,再顺着这条线索进一步深挖。
(二)心脏超声检查
心脏超声堪称是看清心脏内部结构的“透视眼”。它利用超声波的原理,能把心脏的模样清晰地显示在屏幕上,心肌有多厚、心脏的各个腔室大小如何,一目了然。对于肥厚型心肌病,心脏超声可以精准地测量心肌厚度,确定肥厚的部位,还能观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为诊断提供最有力的依据,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检查。
(三)磁共振成像(MRI)
MRI的优势在于它能提供更详细、立体的心脏图像。不仅可以看清心肌的肥厚程度,还能分辨心肌组织的细微结构,看看有没有心肌纤维化等其他病变。对于一些复杂的肥厚型心肌病病例,MRI就像一个“高级侦探”,帮助医生拨开迷雾,找到隐藏在深处的病因,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四、治疗方法
(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大多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首选“武器”。常用的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它就像给兴奋过头的心脏踩了一脚“刹车”,让心跳慢下来,减轻心肌的耗氧量,缓解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还有钙通道阻滞剂,能舒张血管,改善心脏供血,让心肌不再“喊饿”。另外,对于有心律失常的患者,还得用上抗心律失常药物,把调皮的心跳“管”好,避免出现危险状况。
(二)手术治疗
当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者病情比较严重的时候,手术就得上场了。一种是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简单来说,就是把肥厚得最厉害、挤占心脏空间最多的那部分心肌切除掉,给心脏“松松绑”,让它恢复正常的泵血功能;还有一种是酒精室间隔消融术,通过向特定的心肌部位注射酒精,让那部分心肌坏死、变薄,达到减轻梗阻的目的。这两种手术都有一定的风险,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像年龄、身体状况、病情严重程度等来综合判断,选择最适合的方案。
(三)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CD)
对于一些有高危心律失常风险的患者,植入式心脏除颤器就像给心脏上了一道“保险”。它能实时监测心跳,一旦发现心跳异常,像室颤这种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就会自动放电,把心脏从“死亡边缘”拉回来,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几率,为生命保驾护航。
五、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一)适度运动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可不是不能运动,而是要讲究“适度”。剧烈运动肯定是不行的,像长跑、打篮球这些高强度项目,会让心脏吃不消。但可以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比如散步、太极拳、瑜伽,既能锻炼身心,又不会给心脏太大压力。运动的时候,也要注意循序渐进,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慢慢增加运动量,别逞强。
(二)饮食调整
饮食上,要少吃高盐、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这些东西吃多了,会加重心脏负担,让病情雪上加霜。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它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能给心脏提供营养支持,保持血管健康。另外,控制好每餐的量,避免暴饮暴食,让心脏稳稳当当“工作”。
(三)定期复查
定期复查是守护健康的关键一环。患者要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去医院做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看看心脏的状况有没有变化,药物治疗效果好不好。一旦发现问题,医生就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把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让生活少些担忧,多些安心。
六、总结
肥厚型心肌病虽然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只要们了解它的方方面面,从发病原因、症状表现,到诊断、治疗方法,再到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就能做到心中有数,积极应对。患者本人要配合医生的治疗,家人也要给予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大家齐心协力,让这颗“长胖”的心脏慢慢恢复健康,重新欢快地跳动,为美好生活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希望通过这篇科普,能让更多的人认识肥厚型心肌病,远离它的困扰。
(陈杏乐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八病区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