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其质量直接影响疗效与安全性。然而,面对形态各异的饮片,普通人常感到无从辨别。
一、外观密码
1.根茎类
根茎类药材的外观与其生长年限、环境密切相关。例如,人参的“芦碗”数量对应生长年份,五年生人参通常有4-5个芦碗;三七的“铜皮铁骨”特征源于其外皮灰褐色(铜皮)与质地坚硬(铁骨)的特性;黄精的结节状膨大则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积累养分的标志。此外,断面纹理也能提供线索:黄芪的“菊花心”是纤维束断续排列形成的放射状纹理,防己的“车轮纹”则是同心环状维管束的体现。
2.花叶类
花类药材的色泽与采收时间直接相关。金银花需在花蕾由绿转白时采摘,此时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红花则以色红鲜艳、质柔软者为佳,若颜色暗淡则可能为陈货。叶类药材的形态特征更明显:银杏叶呈扇形分裂,侧脉细密如发丝;番泻叶的羽状复叶与革质触感是其典型特征。需注意,花叶类药材易受潮霉变,若发现霉斑或变色则不宜使用。
3.果实种子类
果实种子类药材的外观常带有天然保护结构。五味子的果皮皱缩呈不规则球形,表面有光泽,其“五味俱全”的特性源于含木脂素、挥发油等多种成分;枸杞子的“红玛瑙”色泽源于类胡萝卜素积累,若颜色过于鲜红可能经硫磺熏蒸;王不留行的种子呈圆球形,表面有黑色斑点,遇水后种皮吸水膨胀但种仁不裂,这是其鉴别要点。
二、气味密码
1.辛香类
含挥发油的辛香类药材气味浓烈且持久。肉桂的香气源于桂皮醛,其断面油润、用指甲轻刮可见油痕;薄荷的清凉感来自薄荷醇,揉碎后气味更浓;砂仁的辛香中带甜味,若气味淡薄则可能为陈货或掺伪品。此类药材需密封避光保存,否则有效成分易挥发失效。
2.腥臭类
部分药材因含特殊成分而具腥臭气。鱼腥草的鱼腥味源于癸酰乙醛,新鲜品气味更浓;土鳖虫的土腥气与其生活环境相关,若气味异常刺鼻则可能变质;阿胶经烊化后应有胶香,若带腥臭味则可能为劣质品。需注意,腥臭类药材的特殊气味是其质量标志,但变质后的异味需警惕。
3.甜苦类
甘草的甜味源于甘草酸,其断面黄白色、纤维性明显;黄连的苦味来自小檗碱,味极苦且久嚼后舌感麻木;苦杏仁的苦杏仁苷遇水分解产生氢氰酸,过量服用有中毒风险。此类药材的气味与成分含量直接相关,可通过嗅闻或口尝(少量)辅助鉴别。
三、质地密码
1.纤维质药材
纤维质药材的质地与其细胞壁成分相关。杜仲的“扯丝”现象源于胶丝成分,折断时有白色弹性胶丝相连;葛根的纤维性强,断面可见纤维呈放射状排列;黄柏的质地致密坚硬,断面呈纤维性片状分层。此类药材的质地差异可辅助判断品种与质量。
2.粉性药材
粉性药材的质地由淀粉粒与薄壁细胞决定。山药的断面白色、粉性足,嚼之发黏;天花粉的粉性中带结晶性,味微苦;浙贝母的粉性颗粒感明显,质脆易折断。若粉性不足或质地松泡,可能为品种不符或采收加工不当。
3.角质质药材
角质质药材的质地源于细胞壁的角质化。郁金的断面呈角质样半透明,有蜡样光泽;红参的质地坚实,断面角质样;天麻的断面平坦,角质样且半透明。此类药材的透光性与硬度是其鉴别要点,若质地发软或透光性差则可能为劣质品。
中药饮片的鉴别是感官经验与科学方法的结合。通过观察外观形态、嗅闻气味特征、触摸质地手感,可初步判断药材的真伪优劣;结合显微鉴别、色谱分析等现代技术,则能实现精准质量控制。
(王世静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药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