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糖尿病不控糖,小心眼睛、脚、肾脏集体“罢工”!

2024-06-07 17:5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眼睛:从视物模糊到失明的“渐进式摧毁”
1. 视网膜病变:高血糖的“隐形炸弹”
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视网膜微血管,导致血管渗漏、出血,甚至形成新生血管。研究显示,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高达90%。早期表现为视力模糊、眼前黑影,晚期可引发视网膜脱离甚至失明。东北大学附属辽宁爱尔眼科医院卢笛主任强调:“糖网病患者从发病到致盲平均仅需7年,但早期干预可使90%患者避免失明。”

2. 动眼神经麻痹:突如其来的“眼皮瘫痪”
供应动眼神经的血管因高血糖发生闭塞,会导致眼球运动障碍。患者常突然出现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复视等症状,走路时因眼球无法正常转动而容易摔倒。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李全民指出:“该病虽不致命,但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且治疗周期长达3-6个月。”

3. 护眼三要素
·   血糖控制: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稳定在7%以下;定期筛查:确诊后每年进行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生活方式干预:避免长时间用眼,外出佩戴防紫外线太阳镜,控制血压血脂。

二、足部:从感知迟钝到截肢的“沉默危机”
1. 神经病变:脚部变成“麻木的木头”
持续高血糖会损伤周围神经,导致足部感觉减退。患者可能对烫伤、割伤毫无察觉,一位患者曾因未察觉鞋内小石子磨破脚趾,最终发展成骨髓炎需要截肢。临床数据显示,糖尿病足患者截肢后5年死亡率高达50%。

2. 血管病变:双脚陷入“缺氧危机”
高血糖引发下肢动脉硬化,导致足部缺血缺氧。典型表现为:间歇性跛行:走路500米即出现小腿刺痛;静息痛:夜间平卧时脚部灼烧样疼痛;皮肤改变:趾甲增厚、汗毛脱落、皮肤苍白或发紫。

3. 足部护理黄金法则
每日检查:使用镜子观察足底,重点检查趾缝、脚跟;科学洗脚:水温≤37℃,洗后用柔软毛巾彻底擦干;鞋袜选择:穿透气棉袜,避免尖头鞋、高跟鞋,新鞋每日适应1小时;伤口处理:小伤口立即用生理盐水清洗,涂抹抗菌药膏,48小时内未愈合需就医。

三、肾脏:从微量蛋白尿到尿毒症的“隐秘进展”
1. 肾小球硬化:高血糖的“慢性毒药”
持续高血糖使肾小球处于高滤过状态,导致毛细血管壁增厚、通透性增加。早期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30-300mg/24h),若未及时干预,10-15年可发展为终末期肾病。据统计,我国糖尿病肾病患者占透析人群的26.7%。

2. 协同损伤:高血压与高血脂的“帮凶效应”
糖尿病患者常合并高血压(患病率达60%),二者协同作用会加速肾脏损伤。研究显示,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可使糖尿病肾病进展风险降低30%。此外,高血脂引发的动脉粥样硬化也会减少肾脏血流。

3. 肾脏保护策略
严格控糖:空腹血糖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血压管理:首选ACEI/ARB类降压药,兼具降蛋白尿作用;饮食调整:每日蛋白摄入量控制在0.8g/kg体重,优先选择优质蛋白(鱼、蛋、奶);定期监测:每3个月检查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每年进行肾脏超声。

四、全身联动:器官损伤的“蝴蝶效应”
当血糖失控时,器官损伤会呈现“1+1>2”的叠加效应:

神经-血管交互损伤:足部神经病变导致行走姿势异常,加重膝关节负担,进而引发骨关节炎;眼-肾联动损害:视网膜病变患者常伴有肾脏微血管病变,二者共享相同的发病机制;代谢综合征集群:70%糖尿病患者合并肥胖、高血压、高尿酸,形成恶性循环。

五、科学控糖:阻断器官损伤的“关键防线”
1. 个性化治疗方案
年轻患者:HbA1c控制目标≤6.5%,优先选择GLP-1受体激动剂或SGLT-2抑制剂;老年患者:放宽至≤8.0%,重点预防低血糖;妊娠期糖尿病:餐前血糖≤5.3mmol/L,餐后1小时≤7.8mmol/L。

2. 动态监测技术
持续葡萄糖监测(CGM)可发现隐藏的高血糖和低血糖事件;瞬感血糖仪让患者随时掌握血糖波动趋势;智能手环监测心率变异性,预警自主神经病变。

3. 中西医结合干预
中药调理:黄芪、山药、葛根等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针灸疗法:针刺足三里、三阴交可调节糖代谢;运动处方:抗阻训练每周2-3次,有氧运动每日30分钟。

结语:糖尿病管理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团队共同参与。通过科学控糖、定期筛查、健康生活方式,我们完全可以将器官损伤风险降低60%以上。记住:每一次对血糖的精细管理,都是对生命质量的投资;每一份坚持,都在为器官健康筑起坚固防线。从今天开始,让血糖稳定成为您健康生活的“新常态”!

(肖俭 郸城县中医院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