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这一在医学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是指由于外力作用而导致的头部伤害。它的表现形式多样,既可能是相对轻微的脑震荡,患者在受伤后可能会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头晕、头痛等症状,短时间内这些症状可能会逐渐缓解,但也不可掉以轻心;也可能是严重的脑组织损伤,如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这会对大脑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造成极大的破坏。
颅脑损伤的危害堪称巨大,它可能引发一系列复杂的神经系统问题。在认知方面,患者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常常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也会明显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无法专注于一件事情,导致工作和学习效率大打折扣。运动功能障碍也较为常见,患者可能会出现肢体无力、活动不灵活,甚至瘫痪在床,失去自主行动的能力。情绪和行为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患者可能变得焦虑、抑郁,情绪波动较大,还可能出现易怒、冲动等行为,严重影响患者的人际关系和生活质量。更为严重的是,颅脑损伤在某些情况下可能直接导致死亡,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打击。
预防颅脑损伤显得至关重要。对于儿童和青少年这一群体,他们往往充满好奇心,活泼好动,但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薄弱。学校和家长应加强安全教育,通过举办安全知识讲座、开展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危险行为的危害。例如,骑自行车、摩托车时必须佩戴合格的头盔,这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头部受到的冲击力。对于成年人来说,在从事体育运动时,如踢足球、打篮球等,要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遵守比赛规则,避免激烈的碰撞。从事高风险职业,如建筑工人、煤矿工人等,一定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佩戴好防护装备。在驾驶过程中,无论是开车还是骑电动车,都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超速、不酒驾、不疲劳驾驶。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平衡能力和反应能力变差,特别需要注意防止跌倒。家庭中可以改善家居环境,在卫生间、楼梯等容易滑倒的地方安装扶手,在地面铺设防滑垫,移除障碍物,保持通道畅通。
颅脑损伤的康复是一个极为复杂且漫长的过程,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密切协作。神经科医生主要负责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诊断和评估,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开具药物来促进脑部神经的修复和恢复。康复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物理治疗师通过各种物理疗法,如按摩、针灸、电刺激等,帮助患者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肢体的运动功能。职业治疗师则着重训练患者的日常生活技能,如穿衣、吃饭、洗漱等,使患者能够尽可能独立地生活。语言治疗师针对有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发音训练、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升训练。对于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认知康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拼图、记忆游戏等方式,帮助患者锻炼记忆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对于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患者,心理咨询或精神科医生会给予专业的心理疏导和治疗,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在康复过程中,家庭和社会的支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家人要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温馨的康复环境,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爱护。在生活上悉心照料患者,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活动,当患者取得一点进步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患者感受到家人的支持和信任。同时,家人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和理解,因为康复过程可能会充满挫折和反复,患者可能会因为病情的进展缓慢而产生焦虑、沮丧等情绪,家人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社会应加大对颅脑损伤康复事业的投入,提供必要的康复资源和服务。例如,建立更多的康复机构,培养专业的康复人才,为患者提供便捷、高效的康复治疗。还可以组织志愿者为患者提供帮助和陪伴,让患者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帮助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
总之,颅脑损伤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预防和康复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通过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加强预防措施、提供专业的康复服务,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颅脑损伤的危害,帮助患者逐步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重新回归正常的生活。
(孔存帅 兰考县中医院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