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守护宫颈健康:全面解析宫颈癌的预防与治疗

2025-01-23 08:1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宫颈癌作为全球女性第四大常见恶性肿瘤,每年夺走全球约25万女性的生命,其中80%的死亡病例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中国每年新增宫颈癌病例约14万例,死亡病例达3.7万例,且呈现年轻化趋势。然而,医学的进步已使宫颈癌成为可防可治的疾病,本文将从成因、预防、筛查到治疗,系统解读宫颈癌的科学防治策略。

一、宫颈癌的致病元凶:HPV病毒与协同因素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核心诱因,其中HPV16和18型导致全球约70%的宫颈癌病例。HPV通过性接触传播,80%的性活跃女性一生中至少感染一次HPV,但多数感染可在2年内被免疫系统清除。持续感染高危型HPV才是引发宫颈细胞癌变的关键。

除HPV外,以下因素会显著增加患病风险:

多孕多产:多次妊娠分娩导致宫颈机械性损伤,激素变化促进HPV感染。

长期吸烟:烟草中的致癌物降低宫颈局部免疫力,阻碍HPV清除。

免疫抑制:HIV感染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更易发生HPV持续感染。

长期口服避孕药:使用超过5年可能改变宫颈黏液性质,与HPV协同致癌。

二、早期预警信号:不可忽视的异常症状
宫颈癌早期常无症状,但以下表现需高度警惕:

接触性出血:性交后或妇科检查后阴道少量出血。

异常阴道排液:白色或血性分泌物,质地稀薄如水或米泔状,伴腥臭味。

晚期症状:癌细胞侵犯周围组织时,可出现尿频、尿急、血尿、排便困难、下肢肿痛等。

三、三级预防体系:构建宫颈健康防线
1. 一级预防:疫苗接种
疫苗类型:

二价疫苗:覆盖HPV16、18型。

四价疫苗:增加HPV6、11型(预防生殖器疣)。

九价疫苗:覆盖9种高危型HPV,预防90%以上的宫颈癌。

接种建议:9-45岁女性均可接种,越早越好。即使已有性生活或感染过HPV,接种仍可预防其他型别感染。

2. 二级预防:定期筛查
筛查方法:

宫颈细胞学检查(TCT):检测宫颈细胞异常。

HPV DNA检测:识别高危型HPV感染。

筛查策略:

21-29岁:每3年一次TCT。

30-65岁:每5年一次TCT+HPV联合检测,或每3年一次TCT。

65岁以上:若既往筛查正常,可停止筛查。

误区澄清:接种HPV疫苗后仍需定期筛查,因为疫苗无法覆盖所有高危型HPV。

3. 三级预防:规范治疗
早期宫颈癌:

手术治疗:宫颈锥切术(保留生育功能)或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切除子宫、阴道上段及淋巴结)。

放疗:适用于无法手术者,包括体外照射和腔内近距离放疗。

中晚期宫颈癌:

同步放化疗:顺铂联合放疗是标准方案,5年生存率可达60%-70%。

靶向治疗:贝伐珠单抗(抗血管生成药物)可延长晚期患者生存期。

免疫治疗:PD-L1阳性患者可使用帕博利珠单抗,增强T细胞抗肿瘤活性。

创新疗法:2025年,新型HPV治疗性疫苗进入Ⅲ期临床试验,有望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清除HPV感染,为早期患者提供非手术选择。

四、健康生活方式:降低患病风险的日常策略
安全性行为:使用避孕套,减少性伴侣数量,避免过早开始性生活。

戒烟限酒:烟草中的苯并芘等致癌物可直接损伤宫颈细胞。

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E和叶酸的食物(如柑橘、菠菜、坚果),增强免疫力。

适度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可降低HPV感染风险。

五、未来展望:消除宫颈癌的全球行动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2030年全球消除宫颈癌”目标,需实现:

90 %的女孩在15岁前完成HPV疫苗接种。

70%的女性在35岁和45岁前接受高质量筛查。

91 %的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患者得到规范治疗。

中国行动:2025年起,全国多地启动适龄女孩HPV疫苗免费接种项目,同时推广“互联网+宫颈癌筛查”模式,通过AI辅助阅片提高筛查效率。

六、结语
宫颈癌虽凶险,但通过疫苗接种、定期筛查和健康生活方式,我们完全有能力将其拒之门外。每一位女性都应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从今天起,关注宫颈健康,定期筛查,科学预防,让生命远离“红颜杀手”的威胁。

(王江辉 兰考县中心医院 肿瘤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