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提起肝癌,很多人闻之色变。我国是全球肝癌发病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更令人担忧的是,我国肝癌患者中大约80%都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有关。这意味着,如果能够有效控制乙肝,就能极大减少肝癌的发生。而“第一道防线”,就是接种乙肝疫苗。
但现实中,仍有很多人对乙肝疫苗存在误解,比如“我小时候没打,现在打还有用吗?”、“大人是不是就不需要接种了?”、“乙肝疫苗安全吗?”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讲讲:乙肝疫苗要不要打?什么时候打?谁该打?不打的后果是什么?
一、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的“护身符”
什么是乙肝?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通过血液、体液传播,最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
母婴传播(尤其是在分娩时)
性传播
输血或共用注射器
破损皮肤或黏膜接触含病毒的血液或体液
乙肝病毒感染后可能出现急性肝炎,也可能发展为慢性乙肝,甚至肝硬化、肝癌。我国约有7000万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全球乙肝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
乙肝疫苗的作用
乙肝疫苗的原理是通过人工注射HBsAg(乙肝表面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抗HBs),从而建立免疫屏障,预防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疾控中心都明确指出: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手段。
二、乙肝和肝癌:一条清晰的“致病链”
很多人以为肝癌是“吃太多油”或者“喝酒”造成的,但事实远比这残酷。
乙肝→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
这是大多数乙肝相关肝癌的发展路径。一旦感染乙肝病毒,如果没有及时清除,就可能进入慢性阶段,病毒在肝脏中持续存在,诱发长期炎症、肝细胞坏死和再生,最终可能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据统计:
慢性乙肝患者10年内发展为肝硬化的风险为20%-30%;
肝硬化患者每年发展为肝癌的风险高达3%-8%。
也就是说,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就是从源头切断肝癌发生的“第一步”。这比等患上乙肝再去治疗,成本更低、效果更好。
三、乙肝疫苗要不要打?答案是:绝大多数人都需要!
哪些人必须接种乙肝疫苗?
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这是国家规定的免费疫苗接种,能最大限度防止母婴传播,是最有效的乙肝防控策略。
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如果之前未接种或接种不完全,应尽快补种。
成年人血清抗体阴性者(即三项全阴):体检时如发现乙肝五项为“全部阴性”,意味着没有感染、也没有保护性抗体,应尽早接种。
高危人群:
医护人员
血液透析患者
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如牙医、美容行业从业者)
有多个性伴侣者或家中有乙肝患者
计划怀孕或正处于孕期的女性
哪些人暂时不适宜接种?
正在发热或有急性感染性疾病者
对疫苗成分(如酵母)过敏者
严重免疫系统疾病或癌症放化疗期间者(需医生评估)
四、关于乙肝疫苗的常见误区
误区1:我长大了再打没用了?
错!即便是成人,只要未感染乙肝,且无保护性抗体(抗HBs阴性),仍然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获得保护。而且研究表明,成人接种后抗体产生率也可达90%以上。
误区2:乙肝疫苗不安全,会得肝炎?
完全错误。乙肝疫苗是经过严格审批的重组蛋白疫苗,不含有病毒本身,不会导致感染。其副作用极低,主要为局部轻微红肿、疼痛,极少发生过敏反应。
误区3:我小时候打过疫苗,现在就永远免疫了?
不一定。乙肝疫苗的保护期因人而异,大多数人可维持10年以上,但部分人会逐年丧失抗体。如果体检发现抗HBs滴度<10 IU/L,可考虑加强一针或重建完整免疫程序。
五、乙肝疫苗怎么打?接种程序一览
常规接种流程(共3针):
第1针:任意时间
第2针:第1针后1个月
第3针:第1针后6个月
通常接种后1-2个月可以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是否阳性,若阳性即代表获得免疫力。
六、预防肝癌,别指望“运气”
肝癌是一种高死亡率、预后差的恶性肿瘤,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是晚期,失去了手术和根治机会。相比治疗,预防才是真正的“利剑”。
我们不能决定自己的基因,但可以通过疫苗、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主动把控自己的健康。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我不会那么倒霉”的心理上,科学防病比侥幸心理更可靠。
结语
乙肝是一种可以通过疫苗有效预防的病毒性疾病,而肝癌恰恰就是乙肝长期发展可能引发的终极后果之一。在这个链条中,乙肝疫苗就是最前线、最经济、最有效的“守门员”。所以,无论你是家有婴儿的新手爸妈,还是尚未接种的成年人,只要检查发现没有乙肝抗体,请主动询问医生是否接种乙肝疫苗,不要让“我没事”成为将来的遗憾。预防乙肝,刻不容缓;远离肝癌,从一针疫苗开始!
(孙会卿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消化三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