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摔伤后如何避免"破相"?黄金24小时记住这4步急救法

2025-05-10 09:1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生活中意外摔伤难以完全避免,但科学急救能最大限度降低损伤。尤其是面部、头部等暴露部位,若处理不当可能留下永久性疤痕。本文总结黄金24小时急救四步法,助你在关键时刻守护健康与容颜。

一、伤情评估:冷静判断,分级处理

(一)基础评估三要素

意识状态:轻拍伤者双肩,大声询问"能听到我说话吗?"若出现昏迷、抽搐或口鼻出血,立即拨打120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肢体活动:清醒状态下,引导伤者缓慢活动四肢,确认疼痛部位。若出现明显变形、无法动弹或异常声响,高度怀疑骨折。

出血观察:四肢擦伤用干净纱布按压止血10分钟,出血量大时抬高伤肢至心脏水平以上。伤口粘有异物时,用生理盐水或凉白开浸湿纱布轻轻擦拭,避免强行剥离。

(二)重点部位检查

头部损伤:询问伤者是否记得摔倒过程,观察瞳孔是否等大等圆,检查耳鼻有无清水样液体流出。伤后24小时内需每小时唤醒一次,监测意识状态。

脊椎损伤:出现脖子不能动、后背剧痛、下肢麻木时,三人协作平移伤者至硬质担架,全程保持头颈与躯干呈直线。禁用背驮、抱拽等动作。

关节损伤:肿胀发烫部位立即冷敷,冰袋外裹薄毛巾防止冻伤。每次敷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48小时内持续冷处理。

二、伤口处理:四步规范操作

(一)清洁消毒

生理盐水冲洗:用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去除泥沙碎石。无条件时可用凉白开替代,禁用酒精、碘酊等刺激性液体。

碘伏消毒:棉签蘸取0.5%碘伏,从伤口中心向外周环形消毒,消毒范围超过创面5cm。

敷料包扎:覆盖无菌纱布,用弹性绷带"8"字形包扎,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指为宜。

(二)特殊情况处理

开放性骨折:用硬纸板、杂志或木板固定受伤部位上下两个关节,固定物与皮肤间垫软布。

冻伤处理:雪地冻伤需缓慢复温,将冻伤部位置于37-40℃温水中浸泡30分钟,禁用火烤或热水浸泡。

烫伤合并:先流动冷水冲洗烫伤部位20分钟,再处理摔伤伤口。

三、转运就医:关键细节把控

(一)转运准备

证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既往病历。

信息告知:向医生说明摔倒姿势、着地部位、现场处理措施、异常症状(呕吐、血尿)。

皮肤检查:提醒医生查看冷敷部位皮肤状况,避免遗漏冻伤。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观察嘴角是否歪斜,测试能否清晰说出姓名,两臂平举是否有一侧下垂。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检查足部感觉。

儿童:用玩具分散注意力方便检查伤势,头部起包24小时内冷敷。从超过身高1.5倍高度坠落,即便表面无伤也要就医排查内出血。

运动员:三个月内避免重复受伤部位的高强度训练。

四、康复护理:科学恢复方案

(一)软组织损伤

48小时后热敷:温度不超过50℃,每次20分钟,每日3-4次。

功能锻炼:拆除固定后进行渐进式关节活动度训练,避免暴力掰扯。

(二)骨折康复

营养支持:补充蛋白质(鱼肉、鸡蛋)、维生素C(柑橘类水果)、钙质(牛奶、豆制品)。

体位管理:长期卧床者每2小时翻身拍背,使用气垫床预防褥疮。

禁忌事项:伤后三个月内避免饮酒,忌食辛辣发物(辣椒、花椒)。

五、急救包配置建议

基础装备:弹性绷带(5cm、7.5cm各两卷)、三角形固定巾、医用冰袋、无菌敷料(大中小号各三片)。

辅助工具:止血带、医用剪刀、乳胶手套、急救手册。

维护要点:定期检查物品有效期,碘伏棉球开封后超过7天必须更换。

结语

摔伤急救的黄金24小时,每个环节都关乎最终康复效果。掌握科学的评估方法、规范的伤口处理、安全的转运技巧和科学的康复方案,不仅能守护健康,更能避免"破相"风险。建议家庭常备急救包,定期参加急救培训,让意外伤害带来的损伤降到最低。

(马铭 南阳南石医院 整形外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