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中医认为“情绪”对健康影响有多大?比如“怒伤肝”“思伤脾”有科学依据吗?

2025-03-20 15:4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这句源自《黄帝内经》的古老箴言,道出了中医对情绪与健康关系的核心认知。在现代医学视角下,这些看似抽象的理论是否有科学依据?情绪究竟如何影响我们的身体?让我们从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的双重维度,揭开情绪与健康的神秘关联。

一、中医眼中的情绪与五脏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情绪活动与五脏功能密切相关。这种关联并非简单的对应,而是基于"气血"这一生命物质的动态平衡。肝在中医里被称为"刚脏",主疏泄,负责调节全身气机的运行。当人处于愤怒状态时,肝气会过度升发,出现"肝气上逆",表现为面红目赤、头痛头晕,甚至引发血压骤升。长期郁怒则会导致"肝气郁结",影响脾胃消化功能,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等症状,这正是"怒伤肝"的病理机制。脾主运化,负责将食物转化为气血津液。过度思虑会消耗脾胃之气,导致运化功能减退,出现"思伤脾"的典型表现:食不知味、消化不良、形体消瘦,甚至因气血生化不足而出现心悸失眠。现代生活中,白领群体常见的"思虑过度导致肠胃功能紊乱",正是这一理论的生动体现。心被视为"君主之官",主神志。过度喜悦会使心神涣散,出现精神不集中、失眠多梦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心悸、心律失常,这便是"喜伤心"的内涵。而恐惧情绪会使肾气下陷,出现尿频尿急、腰膝酸软等"恐伤肾"的表现,儿童受到惊吓后尿床的现象,正是这一机制的体现。

    中医对情绪与健康的认识,本质上是强调心理状态对生理功能的整体性影响,这种"形神合一"的观念,与现代心身医学的理念不谋而合。

二、现代科学的实证:情绪如何影响身体

   随着神经科学、心理学和免疫学的发展,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机制逐渐被揭示,为中医的古老智慧提供了科学佐证。

   1. 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桥梁作用

 

大脑中的边缘系统是情绪产生的核心区域,同时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存在密切联系。当人长期处于愤怒、焦虑等负面情绪中时,HPA轴会被过度激活,导致皮质醇等压力激素分泌增加。研究表明,长期高皮质醇水平会抑制肝脏的解毒功能,干扰糖脂代谢,这与"怒伤肝"导致肝功能失调的描述高度吻合。而过度思虑时,大脑额叶皮层持续兴奋,会抑制下丘脑摄食中枢的功能,减少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导致食欲下降、消化功能紊乱,这正是"思伤脾"的现代解释。2023年《胃肠病学》杂志的研究显示,长期精神压力可使肠道菌群失衡,引发肠易激综合征,进一步印证了情绪对脾胃功能的影响。

 2. 免疫系统的"情绪窗口"

    情绪状态通过神经-免疫网络影响免疫功能。积极情绪能促进免疫细胞(如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抵抗力;而长期负面情绪则会抑制免疫功能,使人体更容易受到疾病侵袭。这与中医"情志失调则正气虚,邪气乘虚而入"的理论一致。例如,持续的悲伤情绪会降低肺脏的免疫防御能力,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这与"忧伤肺"的表述形成呼应。现代研究发现,肺癌患者中,长期处于抑郁状态的比例显著高于普通人群,提示情绪与肺部健康存在密切关联。

3. 心血管系统的情绪反应

   "喜伤心"在现代医学中也能找到依据。过度兴奋时,交感神经会突然兴奋,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严重时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心肌梗死。临床上,"乐极生悲"导致心脏病发作的案例并不少见,这正是情绪对心脏功能的直接影响。而恐惧引发的"恐伤肾",则与肾上腺素分泌激增有关。恐惧时,肾上腺髓质会大量分泌肾上腺素,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同时肾脏血流减少,出现尿频等症状,这与中医描述的"肾气不固"表现一致。

三、文化差异下的共识:情绪管理是健康的基石

    无论是中医的"情志调摄"还是现代医学的"心理干预",都强调情绪管理对健康的重要性。中医提出"怒则疏之、悲则喜之、思则分散之"的调节方法,与现代认知行为疗法中的情绪疏导技术异曲同工。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情绪相关的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数据显示,我国约有1.7亿人受到情绪障碍的困扰,其中心身疾病(如高血压、胃溃疡、糖尿病)患者占比超过30%。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长期不良情绪状态密切相关。中医的智慧在于强调"治未病",通过调节情绪来预防疾病。现代医学则通过心理治疗、正念训练等方法,帮助人们改善情绪状态,从而促进身体健康。两者殊途同归,都指向一个核心:情绪是健康的晴雨表,管理好情绪,才能守护好健康。

结束语,从《黄帝内经》的"五志伤五脏"到现代心身医学的实证研究,人类对情绪与健康关系的探索从未停止。中医的古老智慧为我们提供了整体观的视角,而现代科学则揭示了其背后的生理机制。当我们理解了愤怒如何伤害肝脏,思虑如何影响脾胃,我们便掌握了健康的主动权。在这个充满压力的时代,学会调节情绪不仅是一种生活智慧,更是一种健康投资。正如古人所言:"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或许是跨越千年的健康真谛。

(叶军亮 内黄县中医院 中医内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