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情绪宛如一股无形的力量,悄然影响着身心健康。中医自古便有“怒伤肝”“思损脾”的说法,而这些看似抽象的理念背后,实则隐藏着与现代医学紧密相连的健康密码,尤其是它们与脑卒中这一严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我们陷入愤怒的情绪漩涡时,身体内部会经历一系列剧烈的变化。此时,交感神经兴奋性骤增,如同被点燃的导火索,促使肾上腺素等激素大量分泌。这些激素进入血液后,会使心跳加速、血压飙升。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在愤怒状态下承受着巨大压力。长期的怒火郁积,会导致肝气不舒,气血运行紊乱。就像河道被堵塞,水流无法顺畅通行一样,肝脏的正常疏泄功能受阻,进而影响到全身的血液循环。而脑血管在这股异常的血流冲击下,变得脆弱不堪。血管内皮细胞可能受损,脂质沉积更容易在此安营扎寨,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逐渐增大,使血管腔变窄,阻碍了脑部的血液供应。一旦斑块破裂,还会引发血栓形成,瞬间阻断血流,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脑卒中便随之而来。
过度思虑同样是健康的大敌。当一个人长时间沉浸于沉思、忧虑之中时,脾胃首当其冲受到影响。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负责将食物转化为精微物质并输送至全身。然而,过度的思考会消耗脾气,使脾胃功能失调。从生理角度来看,这种状态下身体的应激反应持续存在,皮质醇水平升高。长期的高皮质醇状态会干扰身体的代谢平衡,导致血糖、血脂异常。血液中过多的葡萄糖和脂肪成分,如同泥沙俱下,进一步加重了血液的黏稠度。粘稠的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缓慢,更容易形成淤积和血栓。而且,脾胃虚弱还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造成身体缺乏必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微量元素,削弱血管壁的弹性和韧性。脑血管失去弹性支撑后,在血压波动时就极易破裂出血,这也是脑卒中的一种常见类型——脑出血的重要诱因。
情绪引发的自主神经系统失衡,还在微观层面改变着血液的成分和性质。愤怒或焦虑时,血小板的活性增强,它们相互聚集的趋势明显增加。同时,凝血因子也被激活,血液处于一种高凝状态。这种变化使得微小的血栓更容易形成,并有可能随着血液循环游走至脑部血管,造成栓塞。而在思虑过度导致的慢性压力下,炎症因子也在体内悄然滋生。慢性低度炎症如同一场无声的战争,持续侵蚀着血管内壁,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为脑卒中的发生埋下伏笔。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高强度的压力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让许多人频繁陷入不良情绪之中且难以自拔。我们常常忽视情绪对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直到疾病突然降临才追悔莫及。其实,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就是守护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学会通过适当的方式释放压力,如运动、冥想、倾诉等,让身心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宁静;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用平和的心境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与挫折。只有当我们真正重视起情绪这个隐形杀手,才能有效阻断从情绪波动到脏腑功能失调,再到脑卒中等严重疾病的连锁反应,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让生命之树在岁月的长河中茁壮成长,远离疾病的阴霾,尽情绽放生命的光彩。
(李海燕 社旗县中医院 中风科 主治医师(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