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作为治疗疾病的重要工具,本应是我们恢复健康的帮手,然而,不当的使用却可能使其成为伤害我们身体的“隐形杀手”,尤其是药物性肝损伤,因其隐蔽性和潜在危害而备受关注。本文将深入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原因,并提供一系列实用的预防措施,以帮助大家避免这一健康威胁。
一、药物性肝损伤的常见原因
用药不当:
自行增减药量:许多患者在症状稍有缓解时便擅自停药,或未按医嘱按时服药,这不仅可能导致病情反复,还可能因药物浓度不足而引发耐药性。
药物相互作用:某些药物不能同时服用,否则可能引发不良反应。例如,抗生素与降压药合用可能导致血压过低,引发头晕等症状。
个体差异:
不同人群对药物的反应存在差异。老年人、儿童、孕妇及肝肾功能不佳者更容易发生药物性肝损伤。老年人代谢能力减弱,儿童对药物敏感,孕妇用药可能影响胎儿,肝肾功能不全者则易导致药物蓄积。
特定药物:
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会破坏体内菌群平衡,导致耐药菌繁殖。部分抗生素如青霉素和头孢类,还可能引发过敏反应。
退烧药:过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可能导致肝损伤,而布洛芬则可能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
中药:一些中药含有毒性成分,如马钱子、乌头等,炮制不当或过量服用会导致中毒。此外,中药注射剂也可能引发过敏反应。
二、预防药物性肝损伤的实用措施
详细告知医生自身情况:
在就医前,务必向医生详细说明自己的健康状况、基础疾病及正在服用的药物,包括西药、中药、保健品等,以便医生开具最安全有效的药方。
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药品说明书是用药的重要参考,务必仔细阅读用法用量、适应证、禁忌证及不良反应等内容,确保按说明书用药。
注意药物的有效期和储存条件:
定期清理家中的小药箱,检查药物是否过期。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储存条件保存药物,避免药物变质。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医生开具的药物应严格按照医嘱服用,包括用药时间、剂量及疗程。如有任何疑问,及时向医生或药师咨询。
避免不必要的用药:
尽量避免自行购买或使用非处方药物。对于已患有慢性肝病的患者,在就诊时应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肝病史,以避免因服药而加重肝损害。
戒酒:
酒精会加强药物的肝毒性,因此,在服药期间应避免饮酒。
定期检查肝功能:
对于长期使用药物或存在肝病史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肝损害。
关注中药饮片的安全性:
使用中药饮片时,应选择质量可靠的产品,并密切关注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对于已知具有肝毒性的中药,应避免使用或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
三、特殊人群的预防措施
老年人:因代谢能力减弱,老年人用药时应特别注意剂量调整,避免药物蓄积。
儿童:儿童对药物更为敏感,用药时应遵循儿童用药指南,避免使用对儿童有害的药物。
孕妇:孕妇用药需谨慎,以免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在就诊时应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怀孕情况。
肝肾功能不全者:这类人群在用药时应特别注意药物的代谢和排泄情况,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害的药物。
综上所述,药物性肝损伤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威胁。通过详细告知医生自身情况、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注意药物的有效期和储存条件、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免不必要的用药、戒酒、定期检查肝功能以及关注中药饮片的安全性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好自己的肝脏健康!
(姚如意 新蔡县人民医院 感染性疾病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