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是指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由于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大多依赖于肝脏,因此肝脏成为药物性损伤的主要靶器官。药物性肝损伤的危害不容小觑,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本文将详细介绍药物性肝损伤的危害、常见药物、症状及预防措施。
一、药物性肝损伤的危害
药物性肝损伤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肝脏损害:药物性肝损伤可导致肝炎、肝硬化甚至肝衰竭。肝脏作为人体的重要代谢器官,一旦受损,将严重影响其功能,进而影响全身健康。
2.全身症状:患者可能出现高热、皮疹、关节疼痛等全身症状。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掩盖病情,延误诊断和治疗。
3.腹腔感染:药物性肝损伤可能引发腹膜炎,导致腹胀、腹痛、发烧等症状。腹腔感染是药物性肝损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4.肝性脑病:当肝功能严重受损时,血氨可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导致嗜睡、昏迷等肝性脑病症状。肝性脑病是药物性肝损伤的严重并发症,死亡率较高。
5.电解质紊乱:药物性肝损伤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钠、低钙等。电解质紊乱可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心律失常、肌肉无力等。
6.肝肾综合征:药物性肝损伤可能引发肝肾综合征,导致肾功能不全。肝肾综合征是药物性肝损伤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治疗难度较大。
7.门静脉血栓:药物性肝损伤可能引发门静脉血栓,导致腹痛等症状。门静脉血栓的形成可能加重肝脏损害,影响预后。
二、常见药物
药物性肝损伤可由多种药物引起,常见药物包括:
1.抗生素类药物:如头孢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等。长期或不当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肝脏损伤。
2.抗结核类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药物在治疗结核病的同时,也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
3.抗肿瘤药物:如吉非替尼、盐酸厄洛替尼等。抗肿瘤药物在治疗肿瘤的同时,也可能对肝脏产生毒性作用。
4.降血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这些药物在降低血脂的同时,也可能加重肝脏负担,导致肝功能损伤。
5.中药及保健品:中药及保健品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对肝脏产生毒性作用,导致药物性肝损伤。因此,在使用中药及保健品时,应谨慎选择,避免盲目服用。
三、症状
药物性肝损伤的症状因个体差异而异,常见症状包括:
1.消化道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腻、肝区胀痛、上腹部不适等。这些症状是药物性肝损伤的常见表现,可能伴随肝功能异常。
2.黄疸:黄疸是药物性肝损伤的严重症状之一,表现为全身皮肤巩膜黄染、大便颜色变浅及皮肤瘙痒等。黄疸的出现提示肝功能严重受损,应及时就医。
3.过敏反应: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等过敏反应。这些症状可能伴随肝功能异常,应引起高度重视。
4.肝外表现:药物性肝损伤还可能引发肝外表现,如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等。这些症状可能掩盖肝脏损害的真实情况,导致误诊或漏诊。
四、预防措施
为预防药物性肝损伤,应采取以下措施:
1.严格遵医嘱用药: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用药,避免私自联合用药或自行增减药量。特别是对于肝、肾病患者、新生儿和营养障碍者等高风险人群,更应谨慎选择药物并调整剂量。
2.注意过敏史和过敏体质:对于曾经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的患者,在用药前应充分了解药物成分和可能的过敏反应,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
3.定期检测肝功能:对于长期用药或服用可能导致肝损伤的药物的患者,应定期检测肝功能,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性肝损伤。
4.提高对药物的认识:患者应了解所用药物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以便在使用过程中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5.养成记录用药的习惯:长期服用某种或某几种药物的患者,应详细记录用药时间、剂量、副作用等情况,以便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6.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在用药期间,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酒戒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等,以辅助保护肝脏功能。
总之,药物性肝损伤是一种不容忽视的“隐形杀手”,其危害严重,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患者应提高警惕,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同时,一旦出现疑似药物性肝损伤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郭艳 新乡市中心医院 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