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血液常规检验各项指标的临床提示

2023-09-12 10:1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当我们走进医院,医生常常会建议我们进行血液常规检验。这项看似简单的检查,实际上隐藏着许多关于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信息。血液常规检验,简称“血常规”,是临床医学中最基础、最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它通过测量血液中各种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帮助医生判断我们的身体状况。那么,血常规中的各项指标究竟意味着什么?它们又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健康提示呢?让我们一起揭开血常规的“密码”。

一、白细胞计数:免疫系统的“哨兵”

白细胞,俗称“白血球”,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时刻准备着抵御外来病原体的入侵。白细胞计数(WBC)是血常规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正常范围通常在4.0-10.0×10⁹/L之间。

临床提示:

-白细胞升高:当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时,可能提示身体正在经历感染、炎症或应激反应。例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过敏反应等都可能导致白细胞升高。此外,某些血液疾病,如白血病,也会引起白细胞异常增多。

-白细胞降低: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免疫系统功能减弱。这种情况常见于病毒感染、药物副作用、骨髓抑制等。长期白细胞低下可能增加感染风险,需引起重视。

- 思考与讨论: 白细胞计数的变化是否意味着我们一定要立即采取治疗措施?其实,白细胞计数只是反映免疫系统状态的一个指标,医生会结合其他症状和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因此,面对白细胞计数的异常,我们不必过度恐慌,但也不应掉以轻心。

二、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氧气运输的“快递员”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它们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将氧气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Hb)是评估红细胞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正常范围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

临床提示:

-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升高:当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正常范围时,可能提示脱水、慢性肺病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长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人,由于氧气稀薄,也可能出现红细胞代偿性增多。

-红细胞与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正常范围,通常提示贫血。贫血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缺铁、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慢性疾病、失血等。贫血会导致疲劳、乏力、头晕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影响心脏功能。

三、血小板计数:止血的“守护者”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修复工”,负责在血管受损时迅速聚集,形成血栓,防止出血。血小板计数(PLT)是评估止血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范围通常在100-300×10⁹/L之间。

临床提示:

-血小板升高:血小板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感染、炎症、手术后反应或某些血液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过多可能增加血栓风险,需密切监测。

-血小板降低: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血小板生成减少、破坏增加或分布异常。例如,病毒感染、药物副作用、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都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过低可能引发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鼻出血等。

四、其他指标:血常规中的“细节”

除了上述主要指标,血常规还包括一些其他参数,如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进一步细化贫血的类型和原因。

临床提示:

-MCV:反映红细胞的大小。MCV升高可能提示巨幼细胞性贫血,MCV降低可能提示缺铁性贫血。

-MCH和MCHC:反映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MCH和MCHC降低可能提示缺铁性贫血,升高则可能提示溶血性贫血。

结语:血常规——健康的“晴雨表”

血液常规检验虽然看似简单,但它却是我们身体健康的“晴雨表”。通过解读血常规中的各项指标,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免疫状态、氧气运输能力、止血功能等。然而,血常规的异常并不一定意味着严重的疾病,医生会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综合判断。因此,面对血常规的异常,我们既不应过度恐慌,也不应掉以轻心。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及时关注身体的变化,才是维护健康的明智之举。

(吕会云 驻马店市西平县嫘祖镇卫生院 检验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