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关节突然疼?查查尿酸值帮你找原因

2023-11-07 16:0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前一天还好好的,第二天早上突然被关节剧痛惊醒,脚趾或脚踝又红又肿,连走路都困难。这种突然发作的关节疼,很多人以为是“关节炎”或“不小心扭到了”,其实背后可能藏着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原因——尿酸升高。关节突然疼时,查查尿酸值,往往能帮你找到疼痛的根源。

一、先搞懂:尿酸是啥?身体代谢的“副产品”

尿酸是身体代谢的自然产物,就像烧火后产生的灰烬。我们吃的食物(尤其是动物内脏、海鲜、肉类)中含有一种叫“嘌呤”的物质,身体细胞新陈代谢也会产生嘌呤。嘌呤在体内经过一系列代谢后,最终会变成尿酸,大部分通过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小部分通过肠道排出。

正常情况下,尿酸的生成和排出保持平衡,血液中的尿酸浓度稳定在一定范围(成人男性约150-416μmol/L,女性约89-357μmol/L)。但当尿酸生成过多,或者肾脏排出尿酸的能力下降时,血液中的尿酸浓度就会升高,医学上称为“高尿酸血症”。过高的尿酸就像“超量的灰烬”堆积起来,会给身体带来麻烦,关节疼痛就是常见的信号之一。

二、尿酸升高为啥会让关节突然疼?“结晶”在搞破坏

尿酸在血液中的溶解度有限,当浓度超过一定范围(约420μmol/L),就会像水里的盐放多了会沉淀一样,尿酸会析出形成细小的结晶。这些结晶最喜欢“躲”在温度较低、关节活动少的地方,比如大脚趾关节、脚踝、膝盖等部位。

1.结晶“扎”进关节,引发急性炎症

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腔内,会被身体的免疫系统当成“外来入侵者”。免疫系统会调动白细胞等“防御部队”来清除结晶,这个过程会引发剧烈的炎症反应:关节内的滑膜充血水肿,关节周围组织红肿发热,释放出大量炎症因子,刺激神经末梢,导致剧烈疼痛。这种疼痛往往突然发作,就像关节被“针扎”“刀割”一样,让人难以忍受。

2.炎症“恶性循环”,疼痛越来越重

炎症反应会让关节局部温度升高,但尿酸结晶在低温环境下更容易形成,这种局部的炎症刺激反而会促进更多结晶形成;同时,炎症导致的水肿会让关节腔内压力升高,进一步加重疼痛。所以关节疼一旦发作,不及时处理的话,可能会越来越重,甚至影响活动。

3.偏爱“特定关节”,大脚趾最常见

大脚趾关节是尿酸结晶最容易沉积的部位,这是因为它位置离心脏最远,温度相对较低,而且日常活动中承受的压力较大,容易造成微小损伤,让结晶更容易附着。当然,脚踝、膝盖、手指关节等也可能受累,只是相对少见。

尿酸结晶引发的急性炎症,就是关节突然剧痛的“幕后真凶”,医学上称为“痛风性关节炎”,而高尿酸血症是它的“温床”。

三、哪些情况会让尿酸升高,诱发关节疼?这些因素要留意

尿酸升高和关节疼痛的发作,不是凭空出现的,往往和日常习惯密切相关,这些因素会“推波助澜”:

1.饮食不当:嘌呤“摄入超标”

短时间内吃大量高嘌呤食物(如火锅、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啤酒等),会让体内嘌呤突然增多,尿酸生成剧增,血液中尿酸浓度快速升高,容易诱发结晶沉积和关节疼痛。很多人关节疼发作前都有“大餐”“喝酒”的经历,就是这个原因。

2.喝水太少:尿酸“排不出去”

喝水不足会导致尿液生成减少,尿酸排出受阻,血液中尿酸浓度升高。尤其是出汗多、水分补充不及时的时候,尿酸更容易在体内堆积,增加结晶形成的风险。

3.熬夜、劳累:代谢“乱了节奏”

长期熬夜、过度劳累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和肾脏的排泄能力,导致尿酸排出减少。同时,劳累会让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可能引起尿酸代谢紊乱,诱发关节疼痛。

4.受凉或关节受伤:结晶“趁机沉积”

关节受凉会导致局部温度下降,尿酸更容易析出结晶;关节受到轻微外伤(如走路扭伤、长时间压迫),会造成局部组织损伤,为尿酸结晶的沉积创造条件,诱发炎症和疼痛。

5.药物或疾病影响:尿酸“排不出”或“生成多”

某些药物(如利尿剂、阿司匹林等)可能影响肾脏对尿酸的排泄;肾脏疾病会直接导致尿酸排出减少;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也会影响尿酸代谢,导致尿酸升高。

这些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会打破尿酸的平衡,让关节疼痛有机可乘。

四、关节突然疼,如何判断是不是尿酸的问题?看这些特点

关节突然疼的原因有很多,但尿酸升高引发的疼痛有自己的“特点”,可以初步判断:

1.疼痛“急骤发作”,来势凶猛

往往在夜间或清晨突然发作,几个小时内疼痛达到高峰,关节红肿发热,轻轻一碰就疼得厉害,甚至盖被子都觉得不适。这种“突如其来”的剧烈疼痛,是尿酸结晶引发炎症的典型表现。

2.好发于“特定部位”,大脚趾最常见

首次发作大多集中在单侧大脚趾关节,其次是脚踝、膝盖;如果反复发作,可能会累及多个关节,但很少对称发作(比如两只脚的大脚趾同时疼)。

3.发作“来去匆匆”,可自行缓解

如果及时处理,疼痛可能在数天(通常3-7天)内缓解;即使不处理,部分人也可能在1-2周内自行缓解,但这并不代表问题消失,只是炎症暂时消退,尿酸结晶依然存在,未来可能再次发作。

4.伴随“高尿酸病史”或“不良习惯”

如果之前体检发现过尿酸升高,或者近期有大量吃高嘌呤食物、喝酒、熬夜等情况,关节突然疼时,更要警惕是尿酸在“作怪”。

当然,最终判断需要靠血液检查——抽血查尿酸值,如果明显升高,结合关节疼痛的特点,就能基本确定是尿酸引起的问题。

五、查尿酸值有啥用?不仅能找原因,还能指导治疗

关节突然疼时查尿酸值,可不是“多此一举”,它的作用非常重要:

1.明确病因,避免误诊

关节疼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类风湿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等),通过查尿酸值,能快速判断是否由高尿酸血症引发,避免把痛风性关节炎当成普通关节炎来治,耽误病情。

2.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尿酸值越高,说明体内尿酸堆积越多,结晶形成的风险越大,关节疼痛可能越剧烈,复发的可能性也越高。医生会根据尿酸值的高低,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3.监测治疗效果

关节疼痛缓解后,需要通过定期查尿酸值来监测治疗效果。如果尿酸值控制在目标范围(一般建议高尿酸血症患者控制在360μmol/L以下,有痛风发作史者控制在300μmol/L以下),说明治疗有效,能减少复发风险;如果尿酸值居高不下,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4.早期发现“无症状高尿酸”

有些高尿酸血症患者平时没有任何症状,关节不疼,但尿酸值已经升高,这种“无症状高尿酸”同样会伤害身体(如损伤肾脏、血管)。通过查血尿酸,能早期发现问题,及时干预,避免发展成痛风或其他并发症。

查尿酸值就像给身体做“代谢体检”,能帮你精准找到关节疼痛的原因,为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

六、尿酸高、关节疼,该如何应对?分步骤解决

关节突然疼且尿酸升高时,需要及时处理,同时做好长期管理,避免反复发作:

1.急性发作期:快速缓解疼痛

l 休息制动:发作时尽量减少关节活动,避免加重损伤和疼痛,必要时卧床休息,抬高患肢。

l 冷敷止痛: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疼痛的关节上,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能减轻炎症和疼痛(注意不要热敷,热敷会加重炎症)。

l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依托考昔)、秋水仙碱等药物,快速控制炎症,缓解疼痛。急性期不建议立即加用降尿酸药物,以免引起尿酸波动加重疼痛。

2.缓解期:控制尿酸,预防复发

l 降尿酸药物:如果尿酸值明显升高,或关节疼反复发作,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尿酸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等),减少尿酸生成或促进尿酸排泄。

l 定期复查尿酸:按照医生建议定期抽血查尿酸值,根据结果调整药物剂量,确保尿酸控制在目标范围。

3.日常习惯调整:减少尿酸“来源”,促进排出

l 控制饮食:少吃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啤酒等;多吃低嘌呤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牛奶等。

l 多喝水:每天喝够2000毫升以上的水(白开水、淡茶水为宜),增加尿量,帮助尿酸排出。

l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睡眠,让身体代谢功能稳定。

l 适当运动:选择快走、慢跑、游泳等中等强度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可能诱发尿酸升高)。

l 控制体重:肥胖会影响尿酸代谢,通过健康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能帮助降低尿酸。

关节突然疼,别只当成普通的“关节炎”,查查尿酸值往往能找到关键原因。尿酸升高导致的尿酸结晶沉积,是引发急性关节剧痛的主要原因,这种疼痛突然发作、来势凶猛,大脚趾关节最容易受累。

通过查血尿酸值,能明确病因、评估病情、指导治疗;急性发作期及时止痛,缓解期坚持降尿酸治疗和生活习惯调整,能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复发。记住,关节突然疼可能是身体在提醒你尿酸超标了,及时检查、科学干预,才能避免尿酸带来的更多麻烦。

(王磊 开封市中心医院 检验科 主管技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