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的清洗和消毒是确保医疗安全的关键环节。然而,许多医院面临着器械返洗率高的问题,这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还可能影响器械的使用寿命和消毒效果。研究表明,器械返洗率高的主要原因在于预处理环节没有做好。本文将详细探讨器械返洗率高的原因,以及如何通过优化预处理环节来降低返洗率,确保器械的清洗和消毒质量。
一、器械返洗率高的现状
在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的清洗和消毒是确保医疗安全的关键环节。然而,许多医院面临着器械返洗率高的问题。返洗率是指器械在清洗过程中因清洗不彻底而需要重新清洗的比例。高返洗率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还可能导致器械的使用寿命缩短,甚至影响消毒效果,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
二、预处理的重要性
预处理是器械清洗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预处理的目的是在器械使用后尽快去除表面的血液、组织、黏液等污染物,防止污染物干燥和凝固,从而提高后续清洗的效果。如果预处理不到位,污染物会与器械表面形成难以清洗的污垢,导致清洗不彻底,增加返洗率。
三、影响预处理效果的因素
(一)污染物的类型和量
器械使用后表面的污染物类型和量是影响预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血液、组织、黏液等污染物如果未能及时处理,会迅速干燥和凝固,形成难以清洗的污垢。因此,预处理应尽快进行,以防止污染物干燥。
(二)预处理的时间和方法
预处理的时间和方法也会影响清洗效果。预处理应尽快进行,通常在器械使用后30分钟内完成。预处理的方法包括手工清洗、超声清洗和机械清洗等。不同的清洗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器械和污染物,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预处理方法。
(三)清洗剂的选择
清洗剂的选择对预处理效果至关重要。合适的清洗剂可以有效去除污染物,提高清洗效果。清洗剂应具有良好的润湿性、渗透性和乳化性,能够快速溶解和分散污染物。此外,清洗剂还应具有低毒性、低腐蚀性和低残留性,以确保器械的安全使用。
(四)人员操作规范
人员操作规范也是影响预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预处理方法和操作流程。在预处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要求。
四、优化预处理环节的措施
(一)及时预处理
器械使用后应尽快进行预处理,通常在30分钟内完成。及时预处理可以防止污染物干燥和凝固,提高清洗效果。如果器械不能立即进行清洗,应使用保湿剂或酶类清洗剂进行预处理,以保持污染物的湿润状态。
(二)选择合适的预处理方法
预处理方法包括手工清洗、超声清洗和机械清洗等。不同的清洗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器械和污染物,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预处理方法。手工清洗适用于复杂结构的器械,超声清洗适用于小型器械和精密器械,机械清洗适用于大批量的器械清洗。
(三)使用合适的清洗剂
选择合适的清洗剂对预处理效果至关重要。清洗剂应具有良好的润湿性、渗透性和乳化性,能够快速溶解和分散污染物。此外,清洗剂还应具有低毒性、低腐蚀性和低残留性,以确保器械的安全使用。常用的清洗剂包括碱性清洗剂、中性清洗剂和酶类清洗剂等。
(四)加强人员培训
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预处理方法和操作流程。培训内容应包括清洗剂的选择、清洗方法的操作、清洗效果的评估等。通过定期培训和考核,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水平。
(五)建立质量控制体系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是确保预处理效果的重要措施。质量控制体系应包括预处理操作的标准化流程、清洗效果的评估标准和质量控制的监督机制。通过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预处理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预处理效果符合要求。
五、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一)环境控制
预处理应在清洁、无尘的环境中进行,避免灰尘和杂质对器械造成二次污染。预处理区域应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免清洗剂的挥发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影响。
(二)设备维护
预处理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定期检查清洗设备的喷嘴、过滤器和管道,及时清理堵塞物,确保清洗效果。定期校准清洗设备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参数,确保设备的运行符合要求。
(三)记录和追溯
预处理过程应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器械的名称、数量、预处理方法、清洗剂的使用情况、操作人员等信息。通过记录和追溯,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预处理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预处理效果。
六、结论
器械返洗率高八成是预处理没做好。预处理是器械清洗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通过及时预处理、选择合适的预处理方法、使用合适的清洗剂、加强人员培训和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可以有效提高预处理效果,降低器械返洗率,确保器械的清洗和消毒质量。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环境控制、设备维护和记录追溯,确保预处理环节的每个环节都符合要求。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细致的管理,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器械返洗率,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刘晓芳 河南省滑县人民医院 消毒供应中心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