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生活席卷全球的今天,我们的颈椎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从电脑前的白领到刷手机的学生,从长途驾驶的司机到埋头刺绣的老人,颈椎病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它迅速蔓延,成为一种典型的现代生活方式病。本文将带您科学地认识颈椎病,并为您提供一套详尽、实用的预防与治疗指南。
一、 认识颈椎:我们脆弱的“生命支柱”
颈椎并不只是一根骨头,它是由7块椎骨、6个椎间盘以及复杂的肌肉、韧带、神经和血管共同构成的精密结构。它支撑着我们约5公斤重的头颅,允许其进行灵活的前后、左右和旋转运动,更重要的是,它保护着穿行其中的脊髓——大脑与身体通信的“主干网”。
由于长期劳损、退化或外伤,导致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骨刺)、韧带肥厚,从而压迫到周围的脊髓、神经根或血管时,就会引发一系列症状,这就是颈椎病。
二、 颈椎病的预警信号:听见颈椎的“求救声”
颈椎病的症状复杂多样,远不止“脖子疼”那么简单。如果您出现以下症状,需高度警惕:
典型症状:颈肩部酸痛、僵硬,活动受限,尤其是晨起或久坐后加重。
神经压迫症状(神经根型颈椎病):手臂放射性疼痛、麻木:像过电一样从脖子窜到手指。手指精细动作变差:如扣纽扣、写字感到无力、笨拙。
脊髓压迫症状(脊髓型颈椎病 - 最严重,需立即就医):下肢无力、麻木:走路有“踩棉花感”,深一脚浅一脚。胸腹部束带感:像被一根带子紧紧捆住。大小便功能障碍。
交感神经刺激症状(交感型颈椎病):头晕、头痛、恶心、心慌、胸闷、耳鸣、视力模糊、转头时上述症状可能加重。
三、 防大于治:打造“钢铁”颈椎的日常守则
预防是应对颈椎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核心原则是:减少劳损,加强支撑。
1. 姿势革命:告别“乌龟颈”
看电脑:屏幕中心应与视线平行或稍低,距离约一臂远。腰背挺直,大腿与地面平行,脚下可踩一踏脚凳。
用手机:举起手机,让手机屏与眼睛平行,避免长时间低头。这是最重要的习惯!
读书:不要趴在床上或沙发上,使用读书架将书垫高。
2. “动态”办公,打断持续劳损
定时休息:遵循“20-20-20”原则,即每工作20分钟,抬头远望20英尺(约6米)外的地方,持续20秒。
微运动:每隔30-45分钟,起身活动一下,做做颈部拉伸(如缓慢地左右转头、抬头望天)。
3. 睡眠工程:选对枕头是关键
枕头高度:仰卧时,枕头能填满颈部和床之间的空隙,维持颈椎自然的生理曲度,高度约与本人拳头等高;侧卧时,枕头高度应等于一侧肩宽,使头、颈、脊柱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枕头材质:支撑性好的记忆棉、乳胶枕是不错的选择。
4. 科学锻炼:强化颈肩“肌肉铠甲”
核心肌群训练:如平板支撑、小燕飞,强大的核心能分担脊柱压力。
颈部针对性训练:
收下巴运动:靠墙站立或平躺,目视前方,将下巴水平向后收,感觉后颈部有拉伸感,保持5秒,重复10次。这是康复训练的黄金动作。
等长收缩练习:用手抵住头部的前后左右,头与手对抗,保持颈部不动,每个方向10秒。(注意:急性期或不明原因头晕者慎做,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5. 避免损伤:避免突然的猛甩头动作;冬天注意颈部保暖,避免冷风直吹;乘车系好安全带,防止急刹车时的“挥鞭样损伤”。
四、 治疗策略:阶梯化与个体化的选择
一旦确诊,治疗需遵循从无创到微创,再到手术的阶梯化原则。
第一步:保守治疗(90%以上的患者有效)
急性期:
休息与制动:减少活动,严重时医生会建议佩戴颈托短期固定。
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消炎镇痛,肌肉松弛剂缓解痉挛,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B族)等。
缓解期/康复期:
物理治疗(理疗):超短波、超声波、中频电疗等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放松肌肉、消炎镇痛。
牵引治疗:增大椎间隙,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并非人人适合。
手法治疗:由专业的康复师或中医师进行推拿、按摩,可松解肌肉粘连、调整小关节错位。切忌找非专业人士暴力、粗暴按摩,否则可能造成瘫痪等严重后果。
运动康复:在治疗师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力量、柔韧性和稳定性训练,这是防止复发的根本。
第二步:微创介入治疗
当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但又未达到手术指征时,可考虑:
神经阻滞:在影像引导下将药物精确注射到受压迫的神经根周围,快速消除炎症和疼痛。
射频消融、等离子消融等,用于处理突出的椎间盘。
第三步:手术治疗
手术是最后的选择,主要适用于:
脊髓型颈椎病,确诊后通常建议尽早手术,以免造成不可逆的神经损伤。
经3-6个月正规保守治疗无效,且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者。
病情持续进展,出现肌肉萎缩、力量明显下降者。 现代颈椎手术技术已非常成熟,包括前路(ACDF)、后路等多种微创术式,创伤小,恢复快。
结语
颈椎病是一场“持久战”,它的病根在于日积月累的不良习惯。治疗可以缓解一时的痛苦,但真正的健康钥匙,始终掌握在您自己手中。从今天起,昂起您的头,改变一个小习惯,坚持一项小运动,就是为您宝贵的颈椎健康投资的最重要一步。
(张海银 太康济民骨科医院 脊柱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