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从治标到治本,儿童抽动症的中医三级干预体系

2025-04-10 17:1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儿童抽动症,医学上称为“抽动障碍”,是一种以不自主、突发、快速、重复的肌肉抽动或发声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该病在儿童中的患病率约为0.3%至1%,男孩发病率显著高于女孩,多在4至12岁起病。由于公众认知不足,抽动症常被误解为“行为问题”或“心理疾病”,导致患儿可能因被指责“故意捣乱”而产生自卑心理,影响其心理健康和成长轨迹。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研究的深入,我们逐渐认识到抽动症与大脑基底节区神经递质失衡、遗传易感性、环境刺激等多因素相关,并非单纯的“坏习惯”。

在治疗儿童抽动症的过程中,中医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中医治疗重视扶正固本、祛风止痉、标本兼治,具有疗程短、见效快、经济实用、副作用小、疗效肯定等特点。为了更有效地治疗儿童抽动症,中医构建了一套三级干预体系,从治标到治本,全方位地关注患儿的身心健康。

一级干预:缓解症状,稳定病情

一级干预是中医三级干预体系的基础,主要目标是缓解患儿的抽动症状,稳定病情。中医通过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迅速减轻患儿的抽动频率和强度。针灸治疗中,开四关(双合谷、双太冲)是常用的穴位组合,对于头晕、面瘫、面肌痉挛、情志抑郁、帕金森综合症、小儿抽动症、小儿惊风等均有显著疗效。此外,根据患儿的具体症状,中医还会配以印堂、天突、中脘、气海、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进行针灸,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推拿疗法也是一级干预中的重要手段。中医推拿通过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的体表穴位,调节气血运行,缓解肌肉紧张,从而减轻抽动症状。推拿疗法不仅安全无副作用,而且易于被患儿接受,是治疗儿童抽动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级干预:调理脏腑,平衡阴阳

二级干预是中医三级干预体系的核心,主要目标是调理患儿的脏腑功能,平衡阴阳,从根本上改善抽动症状。中医认为,抽动症的发生与肝风内动、脾虚痰扰、心肾不交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中医会根据患儿的具体体质和症状,采用个性化的中药方剂进行调理。

例如,对于心肝血虚、痰热内蕴的患儿,中医会采用酸枣仁汤加味进行调理。酸枣仁补养心肝安神,川芎辛温行气活血,茯苓补脾宁心,知母滋阴降火,白芍甘草相伍柔肝缓急,远志、菖蒲化痰开窍,地龙解毒化痰、通络止痉,黄连清泻心火。这些药物共同作用,达到补养心肝、安神清心化痰的效果,从而改善患儿的抽动症状。

三级干预:心理疏导,家庭支持

三级干预是中医三级干预体系的延伸,主要目标是进行心理疏导,增强家庭支持,帮助患儿建立积极的心态,提高生活质量。中医认为,情志因素在抽动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中医会注重对患儿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缓解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

同时,中医也会强调家庭支持的重要性。家长在孩子确诊后应保持冷静,避免过度关注或迁就孩子的抽动动作,而是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生活习惯。中医还会指导家长如何在家中为孩子进行简单的推拿和按摩,以缓解抽动症状,增强亲子关系。

从治标到治本,中医三级干预体系为儿童抽动症的治疗提供了全方位、个性化的解决方案。通过一级干预缓解症状、稳定病情,二级干预调理脏腑、平衡阴阳,三级干预心理疏导、家庭支持,中医能够有效地改善患儿的抽动症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未来,随着中医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实践的积累,中医三级干预体系将在儿童抽动症的治疗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申广生 南阳市中医院 中医儿科 副主任中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