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保养方法。

2025-08-22 14:4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关节滑膜,导致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科学的关节保养不仅能缓解症状,还能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以下是针对患者的实用建议:

日常活动中的保护策略

避免过度使用受累关节是核心原则。例如,提重物时应优先用双臂分担重量而非单侧发力;开门或拧毛巾时可借助辅助工具减少手指压力。久坐后起身前先活动踝关节与膝关节,防止突然负重造成损伤。行走时选择有弹性的鞋子并搭配护膝,能缓冲地面冲击力对髋、膝的冲击。对于手部小关节受限者,改用粗柄餐具或电动开瓶器等适配工具,既能完成日常动作又降低关节负担。

运动康复的黄金法则

规律且适度的运动是维持关节灵活性的关键。推荐以低冲击性的水中运动起步,水的浮力可减轻身体重量对关节的压力,同时增强肌肉力量。陆地训练则以坐姿抗阻练习为主,如用弹力带进行肩部外旋、腕关节屈伸等动作,每个动作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日2-3组。太极这类缓慢流畅的运动尤为适合,其强调呼吸配合与重心转移的特点,既能改善平衡能力,又不会对关节产生剧烈震荡。需注意运动后若出现持续疼痛超过30分钟,则提示强度过大需调整方案。

温度管理的双向调节

寒冷会加剧血管收缩引发僵硬,而过热可能导致局部水肿加重。晨起后先用40℃左右的温水浸泡双手10分钟,配合轻柔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冬季外出时佩戴羊毛材质的分指手套,既保暖又保留指尖触觉。相反,急性发作期若关节发烫,可用冷敷包间断冰敷(每次不超过15分钟),帮助收缩毛细血管减轻炎症反应。睡前将电热毯预热后关闭电源,利用余温维持被窝适宜温度,避免整夜高温导致皮肤干燥。

体位优化与支具应用

睡眠姿势直接影响次日关节状态。仰卧时在膝下垫薄枕使腿部微屈,侧卧则夹抱长条枕头支撑双膝,这些细节能有效放松髋关节周围的韧带。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工作时,每小时设置闹钟提醒变换姿势,配合使用腕部支撑垫分散压力。对于已出现畸形的部位,定制矫形器能起到矫正作用——比如拇指基底部佩戴硅胶夹板,可防止近端指间关节过度伸展导致的“天鹅颈”变形。

营养支持与代谢调控

Omega-3脂肪酸具有天然抗炎特性,三文鱼、亚麻籽油等食物应纳入膳食计划。维生素D缺乏会加剧骨侵蚀,除日晒外可通过强化食品补充每日600IU剂量。控制体重尤为重要,BMI每下降1单位可使膝关节负荷减少4倍。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增加深色蔬菜、全谷物和坚果摄入,限制红肉及加工食品中的饱和脂肪,有助于调节全身炎症水平。餐间少量多次饮水保持黏液腺分泌通畅,避免关节腔润滑不足。

心理调适与压力管理

慢性疼痛易引发焦虑抑郁情绪,形成恶性循环。正念冥想通过专注呼吸训练可降低皮质醇水平,每天15分钟练习即显成效。渐进式肌肉放松法从足部开始逐步向上至面部,有意识地绷紧再放松各肌群,能有效打断疼痛信号传导路径。加入病友互助小组分享经验,既能获得情感支持,又能学习他人成功的应对技巧。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师指导,建立积极的认知模式。

环境改造与安全预防

居家环境中消除绊脚石至关重要:移除地毯边缘翘起部分,浴室安装扶手和防滑地砖,家具边角加装软质护套。厨房操作台高度调整至肘部水平以减少弯腰幅度。随身携带便携式折叠凳,在超市排队或景区等候时交替坐下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加重下肢负担。这些细节调整虽微小却能显著降低跌倒风险。

定期监测与医疗协同

每月记录关节肿胀指数和晨僵持续时间,使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跟踪疼痛变化。每3个月复诊时携带详细日志,帮助医生评估疾病活动度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生物制剂治疗期间特别注意感染迹象,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立即就医。物理治疗师指导下的功能锻炼应贯穿始终,随着病情好转逐步增加抗阻训练强度,但永远以不引发次日疲劳为上限。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节保养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需要患者在自我管理与医疗干预间找到最佳契合点。通过精细化的日常护理、科学的运动处方、合理的营养支持以及积极的心理建设,完全可以实现与疾病长期共存而不被其主宰的生活状态。

(张玉飞 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 风湿免疫科一病区)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