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从“滤过率”到“生存率”——透析充分性的黄金标准你知道吗?中医告诉你

2025-05-07 16:4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领域,血液透析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术,它为无数患者延续了生命,提高了生活质量。而在血液透析的众多关键要素中,透析充分性无疑是核心的“黄金标准”,从“滤过率”这一技术指标,到最终影响患者的“生存率”,透析充分性贯穿始终,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透析充分性,从广义层面而言,是指患者通过透析治疗达到并维持较好的临床状态,涵盖血压、容量状态、营养、心功能、贫血、食欲、体力、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度、生活质量等多个方面。从狭隘角度看,它指的是透析对小分子溶质的清除,常以尿素为代表,有两个重要目标值:尿素清除指数KtV值和尿素下降率(URR)。

KtV值反映了患者在一段时间内清除尿素量的效果,理想情况下,患者KtV应大于等于1.2;URR则反映了透析过程中血液中尿素的清除效率,理想的URR应该大于等于65。这两个数值的计算公式各有特点,KtV值中,T代表每次透析时间,V代表尿素容积分布(从体重和身高体表面积计算得出),K即透析器的尿素清除率(每个透析器体外测量所得);URR值衡量透析效率较为简单,可通过透析前后尿素值的变化来计算。

评估透析充分性,有多个综合指标。病人自我感觉良好,透析后体重达到干体重,血压得到良好控制(透析前血压控制在140/90mmHg左右 ),水潴留小于体重的3%,无显著液体超负荷体征,酸中毒、高血钾或高磷血症轻微,血清白蛋白35g/L,血色素维持在110g/L左右,肾性骨病轻微,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和脑电图正常,KtV值达到1.2 - 1.3,URR达到65% - 70%,nPAN(标准化蛋白氮出现率)达到1.0g/Kg·d等,都是评估的重要参考。

透析充分性评估一般应一个月进行一次,若出现患者对血液透析治疗顺应性差、透析中因低血压或心绞痛等发作而缩短透析时间、调整透析方案等情况,应适当增加评估次数。

干体重的确定对于透析充分性至关重要。干体重是体内既不缺水也没有多余水分,且患者感觉没有不舒服情况下的体重,它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病情变化。临床上评估干体重比较困难,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来判断,如胸片X线比例、超声心动图检查等。干体重掌握不合适,除水过少可能引发胸闷、憋气等症状,除水过多则可能引起低血压。

透析不充分会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在人体各个系统均有表现。神经系统方面,患者会出现精神不振、健忘、失眠等症状;消化系统表现为食欲明显减退、纳差、恶心、呕吐等;循环系统可能出现血压升高、水肿、心力衰竭等;血液系统则会出现难以纠正的贫血等,患者口中氨味严重,皮肤瘙痒,透析失衡综合征比例增加。

近年来,随着透析技术和透析设备的发展,尿毒症患者的存活期明显延长,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但透析不充分带来的并发症仍是影响透析效果的难题。正确认识透析充分性并采取干预措施,对于有效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医理论中,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脏腑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其肾脏功能受损,导致体内水液代谢、毒素排出等功能失调,进而影响全身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透析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肾脏的排泄功能,帮助患者清除体内毒素和多余水分。而透析充分性,就如同中医治疗中追求的“阴阳平衡”“气血调和”一样,是保障患者身体机能稳定、维持健康状态的关键。

只有确保透析充分性达到“黄金标准”,从“滤过率”等微观技术指标,到宏观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才能让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透析治疗的支持下,更好地融入生活,享受生命的阳光。

(张腾飞 平顶山市中医医院 血液净化中心 主治中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