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高热是一种罕见却极为凶险的遗传性骨骼肌异常反应病症,多在接触特定麻醉药物后发作,病情进展迅猛,若不及时干预,死亡率极高。其救治关键在于精准识别、迅速启动应急措施以及合理运用特效药物丹曲洛林,而基因检测则为前期预防与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手术前的准备阶段,对于有家族史或疑似高风险人群,应进行相关基因检测。通过分析特定的致病基因突变情况,如RYR1基因等常见位点的变异,能够提前预判患者发生恶性高热的可能性。一旦检测结果呈阳性,医疗团队需高度警惕,在制定麻醉方案时严格规避已知可诱发该病的药物,像氟烷、琥珀胆碱等,转而选用相对安全的替代药品,从源头降低发病风险。
当手术过程中不幸出现恶性高热症状时,医护人员必须争分夺秒做出反应。最初的征兆往往较为隐匿且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术中并发症,诸如不明原因的心动过速、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急剧升高、体温快速攀升、肌肉强直等。此时,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会凭借敏锐观察力捕捉这些细微变化,立即停止使用可疑麻醉剂,并大声呼救,召集其他专业人员协助抢救。
紧接着进入紧急处理环节。首要任务是维持呼吸道通畅,确保充足供氧,可能需要加大新鲜气体流量,甚至插入更粗口径的气管导管以应对潜在的通气障碍。同时,快速建立多条静脉通路,一方面用于补液扩容,纠正因代谢亢进导致的脱水状态;另一方面为后续给药做准备。监测设备要全面开启,持续动态追踪生命体征指标,包括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等,以便实时调整治疗策略。
随着病情发展,核心救治手段——丹曲洛林登场。它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恶性高热的唯一有效药物。取适量丹曲洛林注射液,按照每公斤体重2 - 4mg的标准剂量,用生理盐水稀释后经静脉缓慢推注,注射时间不少于5分钟。用药过程中密切注视患者反应,因为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短暂的低血压现象,若发生则适当加快输液速度补充血容量。之后根据症状改善程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肌酸激酶水平下降趋势),每隔一定时间重复给药一次,直至病情稳定控制。
在给予丹曲洛林的同时,辅助支持疗法不可或缺。采用物理降温方式,如冰袋敷于大血管走行处、酒精擦浴等,帮助机体散热,减缓体温上升速度;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依据血气分析报告精准补充相应离子成分;必要时使用升压药维持循环稳定,防止重要脏器因灌注不足受损。
待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各项指标趋于正常后,仍需转入重症监护病房进一步观察护理。期间继续监测有无复发迹象,逐步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待自主呼吸恢复良好、肌力基本正常后考虑拔除气管插管。后续还要对此次发病过程详细记录存档,完善患者的医疗档案信息,为今后再次面临类似情况积累经验。
整个急救流程环环相扣,从术前基因筛查预警,到术中早期识别、果断处置,再到术后精心照护,每一个环节都关乎患者生死存亡。只有各科室紧密协作,严格执行标准化操作规范,才能最大程度提高恶性高热患者的生存率,将这场与死神赛跑的战斗化为转危为安的胜利。
(赵小娜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麻醉与围手术期及疼痛医学部)